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方法解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0期   作者:段佳薇
[导读]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
        段佳薇
        新乡市博物馆 社教部  河南新乡  453000
        摘要: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但系统而科学的研究,却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由于青铜材料的特殊性,其出土后总是会面临各种问题,比如说青铜器的腐蚀以及形状的改变、部件的缺失或是青铜器的磨损。维护文物藏品的质量,取决于其材料质地,更取决于他所经历的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着藏品的寿命。因此在出土时针对青铜器我们需要进行完善的修复工作,还得避免它遭受第二次伤害,针对它的修复工作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我们应该有完备的条例,不仅如此还应该有保护方法的完整备案。

        关键词:保护 ;青铜器 ;出土文物


        现代意义的青铜器研究,是以考古发掘材料为基础,运用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其回归到原来所属的文化背景中去观察,去认知的。作为青铜器的研究者,必须实际考察青铜器,注意它的出土状态、放置位置、组合形式,亲手去触摸、掂量它,仔细地观察其性质、纹饰、铭文的特点,并将它与其他资料反复对比研究,才有可能掌握它的精妙之处。对于青铜器的修复,这就需要相应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完善的修复工作。在修复上面,我们主要针对青铜的外貌以及它的颜色和它的材质或是原来的形状和样子进行恢复。这类工作由于需要特殊的修复技术,要求往往比较高,不仅仅是历史学还包括相应的考古学,除了博物馆学,修复的工作人员还得具有对应的化学知识。知识不能单单局限于历史学,要广泛的结合知识,才能让青铜它本来的样子。青铜器的修复是一项需要的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工作,这些东西包含焊接以及色彩的结合以及粘合等方式,将青铜完整的修复好。文物的损坏,并非某一种因素单独在起作用,而常常是几种因素相互关联、彼此影响。为了藏品的保存,需要对其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

一、修复工作原则
        青铜器埋藏时颜色为橘黄色,从埋藏开始不断与土壤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各种绿色、蓝色、红色、黑色的锈蚀物。青铜器被锈蚀后吸收水分,加快了青铜本体的锈蚀速度,直至青铜本体全部变为铜锈。青铜器埋藏后受泥土的挤压作用,也会发生变形。多数青铜器出土时已残缺不全、锈迹斑斑。青铜器埋藏在地下几千年基本是处于一种比较稳定的环境中,其腐蚀过程已经趋于平衡。青铜器出土之后,这种平衡就打破,继而引起各种腐蚀的发生,因此需要进行保护处理。
        藏品保护技术的核心是修复和保养,即治和防两方面。对于其修复,首先要确定它的修复原则,要确定正确的态度,也就是最大程度维护它原来的样子,力求不要让它发生改变;其次便是要坚持最小干预的原则,也就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原材料和原工艺的大范围使用,修复的时候尽量减小对它原本的成分进行干预,修复它所用的材料我们也得达到尽可能接近原来面貌的材料,这样才能让青铜保持它原本的样子;对修复过程中所需要使用的材料来说,尽可能地选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材料,所使用的新材料的适用范围要逐渐缩小,且要具有能实际操作的可逆性,待后人使用性能更好的材料时,能将其去除。而原材料的使用需要我们多花点时间对它进行思考,也就是搜集青铜器原材料的组成部分,然后在基础上进行完善,这样修复出来的东西才是它本来的样子;另外就是可识别程度和文物的真实性我们也得合理的考虑到,对于它的工作性质还有就是青铜器的挖掘过程中的保护,需要考虑多种环境的因素。比如说出土的环境成分,以及出土之后需要对文物及时的保护,防止它加快腐蚀;再者,保护技术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工艺完成之后,应清除干净,不可残存于文物上,经保护技术处理后仍伴随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能给文物带来不利影响。这些原则与要求,无疑增加了文物保护的技术难度,但也正是需要创新开拓的研究方向。


二、修复注意事项
        对已损藏品进行技术处理,使其消除病害威胁,劣化现象受到控制,毁损得以恢复的工艺过程为藏品修复。在修复时我们要注意在挖掘它的过程中,出土之后及时的联系好相关的保护单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它送到有能力保护它的地方。制定相应的方案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出土时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好都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所以应制定完善的挖掘范围和参与人员,保持挖掘的安全性,同时出土时需要做好相关的措施,比如说首先要超声波进行污垢的去除,其次还得加上保护膜,然后及时的转移,同时在挖掘时,埋藏的深度我们也得提前进行测量,否则会损伤文物,所以在进行测量时我们可以加上相应的仪器,比如说现代化的测量工具,除此之外我们还得事先搭好帐篷,因为出土的文物阳光对它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如何没有做好这些工作很有可能会导致文物遭到损坏。同时我们还得有计划的一点点进行挖掘,用人工的方式才不会伤害青铜器。
        最后一点就是出土之后的收藏和保护工作,在出土之后,及时对文物进行相关的保护,比如说可以将这件文物的数据直接输入电脑数据库,这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检测,同时仪器的扫描也是十分必要的。通常在出土时首先得先清洗,其次便是去除锈迹。青铜器是由红铜,加入铅、锡组成的合金。铜、锡、铅和青铜器都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腐蚀实在一定条件下缓慢进行的。由于受外界坏境的影响,会出现返回原矿物质的矿化腐蚀现象即由于外部介质的化学作用和电化学作用,使劲数从元素状态转化为化合物状态,导致金属文物劣化变质。所以对其清晰及保护必须要相当的温和,切记不要用腐蚀性强的清洁剂,这样不仅不利于青铜的长期保存还会加剧青铜快速的腐蚀。其次还得结合相应简单的方法比如说化学或是物理的方法对青铜进行保存,收藏要仔细的观察它有没有损害,如果有损害我们就要联系相关的人员把它修复完善。总体来说,对残损破碎的青铜器进行修复,主要有整形、补配、錾刻、固接和修饰等工序。对于附着于青铜器上面的有害物质、污垢、泥土和硬结凝聚物以及青铜器的大敌粉状锈,要及时清除,覆盖青铜器纹饰和文字的锈层也要进行选择性的去除。修复时尽可能避免高温的方式造成对文物的二次损伤。
        总体来说修复它时我们一定要遵守青铜原本的样子,尽可能的保留它出土原来的样貌,所用的物质也是要和它自身相吻合的材料,并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同时对其修复尽量避免高温带来的二次伤害,损伤其结构。当然工艺的传承我们还需要人们学习,因为修复青铜,还原青铜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解决的。用正确的态度对待青铜器的修复与保护,努力还原其原本该有的的样子,所修复的青铜器效果才是最好的。
        
        青铜器作为中华文明中灿烂的明珠,我们对它的认知应该加强,首先明白它的重要性,我们才会对一件事情好好的保护。明白它的重要性之后就是了解它的结构和一些基础的知识。比如说刚刚出土的青铜器容易腐蚀,我们要避免强烈阳光的照射,我们就需要提前做好一系列计划安排,比如说提前搭好帐篷,防止它在出土时氧化严重。其次便是方法的使用,在它的的收藏和研究中,我们要保证环境绝对的干燥,坚决杜绝湿润的环境,还有就是密封的方法我们可以适当的用保护膜来对它进行一系列保护,在观赏它的时候最大程度使用电子设备,也就是现在的数字技术,这样我们不仅通过电子设备了解它的历史发展,同时还欣赏它的结构。
        文物修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对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在修复过程中,结合其属性和出土情况,进行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将多种学科相结合才能很好的进行修复,恢复它本来的样子,同时也才能更好的保护它。
        
        
参考文献:
[1]庄峰.浅谈青铜器的修复方法 --以馆藏青铜器为例[J].科技视界,2016,(17).278,280.
[2]宋艳.两件汉代青铜器的分析研究与保护修复[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9,(1).63-70.
[3]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