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唐羚善
[导读]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唐羚善
         广西河池市巴马县甲篆镇初级中学5475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必须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要能够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从这些基础工作方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通过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方式,为教师教学活动的良好开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情境教学
         引言
         初中是教育发展的初步阶段,比起小学生,初中生的思维和思想都已经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状态,关于初中生的教育,除了文化课程的教育之外,学习更为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思想教育。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主要目的,也是帮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道德与法治来源于生活,和生活中的情境是息息相关的,将生活化情境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想是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根本,生活化教学是建设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基础,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生活化情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也符合现代化教育的基本要求。
一、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课堂教学参与积极性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将相关德育生活情境、具体事例引入课堂中来,打破了传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理论说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和教学内容的具体性,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分析探究相关具体事例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确保更多学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充分参与。
         (二)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创新的方法,通过发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带动学生对知识思考分析的主动积极性,才能真正为学生良好学习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对学生积极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来分析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在生活情境当中能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思考能力。
         (三)促进学生实践
         采用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可以基于生活中的榜样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活化的道德与法治命题印象,有助于学生在理想思维框架下付诸实践。这对于优化初中生的行为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践行优良的道德品质、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兴趣、引导初中生大胆改善周围事物、建设良好融洽班集体氛围有重要的价值。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有助于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进行改造实践,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促进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感和提高实践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具体措施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应用生活化教学,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重视生活化教学情境在课堂上的创设,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需要立足教材文本,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出发,在网上和日常生活中收集相关的具体生活事例情境图片、视频等资料,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清晰直观地展示出来,营造一个生活化的主题教学情境。

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析探究相关事例,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增强其探究学习兴趣。
         (二)优选生活化教学素材
         在短短40分钟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时间的限制不利于延伸与深入挖掘教材。因此,教师应慎重地选择素材,分析预选素材的时间、地点、事件等组成元素,避免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重复堆砌,保证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产生更加强烈、真实的学习体验。如在组织“爱在家人间”主题活动时,某教师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真实故事:“一个初中女生常常不按时上学、夜晚不回家,究其原因,是父母在外地工作,女生大半年见不到父母一次,导致她的生活缺乏足够的陪伴,学习缺乏有效的约束。她的母亲在了解到这一问题后,主动放弃了市里的工作,重新回到女儿身边,陪伴女儿。同时,她的母亲还阅读了大量与心理、教育和家庭有关的书籍,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与教育方式引导女儿,逐渐帮助女儿形成正确的心理。此外,母亲还用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带女儿旅游,让她了解社会、认知世界,女生在旅游中逐渐受到启发,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如此贴近生活的真实案例,能够让学生马上联系自身,引发学生的思考,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感受父母对儿女的爱,联想到家庭的温暖,认识到家庭的意义,从内心深处热爱家庭、孝顺父母,回馈父母的爱。
         (三)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
         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学识,更要有良好的师德,能够以身作则,在学生群体中发挥良好的榜样作用,成为德才兼备的、被学生信任和敬畏的好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要把每位学生放在心上,真诚、充满感情、一视同仁地关注每位学生。正如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中呈现的一样,教师与学生应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教师应循循善诱,学生应主动参与、勤学好问,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理应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榜样,在学生间树立威信,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实现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四)丰富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内在道德情感向具体行为的转化
         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施,不仅需要让学生形成相关的内在意识,也要引导学生将一些优秀道德情感和良好品质有效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的良好素质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和学习行为中充分体现出来,从而确保相关道德与法治素养培养目标的有效落实。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积极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家中用一个小时观察父母,并与他们交流内心的真实想法,促使学生充分了解父母的付出;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社会调查活动,让他们自己在网上查阅、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并在校内或者社会上展开一些调查访谈,最后分析、总结相关调查结果;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为他人送爱心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到周边敬老院进行帮助他人、关心他人的活动,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使学生深入实际生活,有效应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推动学生内在道德情感向具体行为的转化。
结束语
         总而言之,深入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生活化教学实践势在必行。笔者认为,教师从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优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三个角度入手,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并深刻理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从而推动知识的高效传授,最终达到促进初中生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树梅.关于生活化情境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融合的思考[J].试题与研究,2018(35):105.
[2]秦永胜.谈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A5):129.
[3]李文国.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的探索[J].新课程(中),2018(10):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