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东华
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 610203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高考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然而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单一、匮乏,难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活动的积极性,更不用说激发创意和不断探索的精神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丰富语文课堂,提升课堂效果,让课堂活起来,激发学生对高中科目的学习兴趣,音乐进入语文课堂则势在必行。而将音乐学科运用在高中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在实际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还是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加强对音乐教学的融合,让学生都在音乐的带动下,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
关键词:高中语文;音乐学科;融合;路径
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中明确指出:“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是一所特色发展高中。音乐具有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等特点,如能将音乐和高中语文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学生的听觉刺激,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音乐教学可以在音乐的干预下,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语文的理解,这对于高中语文和音乐学科的融合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让旋律在课堂上飞扬
语文教学中,尤其是诗歌教学中,我们需要诵读的节奏,要求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正如音乐的节拍和旋律。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只要是节奏,就有一种回环的美,即旋律的美。诗的艺术形式,首先表现在这种旋律的美上”。在《诗经·采薇》中的重章叠句中就为后人关注,其后的诗歌无论是古体、近体还是新诗都有鲜明的体现。无论是《诗经》,还是唐诗宋词,都有其韵律和节奏感。节奏体现诗人在诗中表现出的情绪,有欢快,也有沉郁。诗人可以站在诗歌之内也可以站在诗歌之外,让动态的情感通过节奏表现出来。如杜甫的《登高》是沉郁悲凉的深沉诗篇。杜甫久客孤独,多病缠身,登高所见秋江景色,但见“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秋日天高,但“风急”、“猿啸”,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之情境。诗人仰望俯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不禁唤起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倾诉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悲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诗中表现的忧国伤时的情操,低沉苍凉的基调,沉郁顿挫的节奏。现代诗歌同样具有其节奏感,何其芳在《关于现代格律诗》一文中指出,“五、七言诗的句法是建筑在古代的文学语言即文言文的基础上,文言中一个字的词最多,所以五、七言诗的句子可以用字数的整齐来构成顿数的整齐,并且固定两个字为一顿,最后以一个字为一顿,读时声音延长,这样来造成鲜明的节奏感和一种类似歌咏的调子”。比如必修一的戴望舒作品《雨巷》,诗人在写作时的排版就体现了节奏的停顿,有一种旋律的建筑美。因此,充满旋律和节奏感的诗歌课堂教学会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
二、让歌词与美文齐飞
引入歌词,尤其是兼具有时代节拍的歌词,并与语文教材中的诗文进行比较鉴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育已不能只局限于课内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应该立足社会,这不仅可以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我们学过的古诗词,尤其是宋词,都可以谱曲演唱,为了活跃课堂,可以让流行歌曲进入我们的语文课堂,这样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语文课堂的育人功能。对于优秀的流行歌词,我们可以与教材中的诗歌、散文比较鉴赏学习。歌词中的语言、词汇、修辞、构思等各种技巧,可以作一定的借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能力。比如我们在学习陶渊明的作品《归园田居》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赵雷的《画》,歌词唱到“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一个姑娘陪着我,再画个花边的被窝,画上灶炉与柴火,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画一群鸟儿围着我,再画上绿岭和青坡,画上宁静与祥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画上有你能用手触到的彩虹,画中有我决定不灭的星空,画上弯曲无尽平坦的小路,尽头的人家梦已入,画上母亲安详的姿势,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画上四季都不愁的粮食......。”这首歌词为我们呈现了多么美,多么纯粹和理想的画面,无论是内容还是在手法的运用上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极其相似的一面。可见,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寓深刻于浅显,寓雅于俗, 正体现了流行歌词独具特色的语言审美价值。同时通过比较鉴赏加深了对陶诗的理解,也拉进了学生与语文的距离。
三、让情境营造课堂的氛围
著名的文学家托尔斯泰曾经说过:“音乐魅力的体现,能够让一个人对未能感受的事物进行感受,对无法理解的事情有所理解。”这就充分的说明音乐可以将文化的魅力激发出来,促进学生情感的表达,让学生得到精神的升华。而且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做好对音乐教学情境的感受,就要创造更加优美的教学场景,从而将语文教学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情感体验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做好对音乐的利用,让学生在音乐氛围的烘托下,迅速的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联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在高中课文《琵琶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一首《琵琶行》的MV,在歌曲氛围的营造下,学生的语文学习会更有激情,在歌曲旋律的配合下,课堂教学氛围会变得更加有趣,此时学生仿佛会感觉自己真的融入到文章的氛围中,仿佛身临其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配以不同的背景音乐,来烘托气氛,比如:在关于文章《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的文章学习中,要想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就让学生进行文章的阅读,此时教师就可以为文章配合一首符合情节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背景的影响下,深切的体会作者追求学问时的精神,体会作者对于新一代青年人的希望,体会演讲中所要表达出的精神,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老师在示范诵读《陈情表》时,配以林海的古筝曲《琵琶语》,根据音乐的节奏,情感的起伏诵读这篇文章,学生迅速进入情境,很好地营造了课堂氛围。所以有了音乐的干预,学生对语文课本的理解就会有更多的感情,有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融合音乐元素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因为常规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再加上教学内容的枯燥,容易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抵触情绪。而加强对音乐的融合,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创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袁志新.高中语文教学与音乐的融合[J].教育界,2019,(32):35-36.
[2]黄世淼.品析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与音乐的结合[J].学周刊,2018,8(8):177-178.
[3]钟玉梅.音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教育界,2017,(1):58-59.
[4]王明光.音乐,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酵母[J].语文教学与研究(下半月),2020,(5):90-91.
[5]刘永锋.音乐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启示[J].赤子,2017,(12):204.
本项目是2018年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川教函【2018】495号)《艺体特色高中“文化+艺体”融合课程构建的实践研究——以四川省双流艺体中学为例》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