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作引,高效教学——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肖玉新
[导读] 高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肖玉新
         (温州新星学校,浙江 温州 325800)
         摘要:高效实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很多,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也是经得起大量教学实践推敲的。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生活处处是知识应用的场地,也处处可以成为实施教育教学的基点,数学与生活是分不开的。初中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综合思维,提高数学推理性、逻辑性思考能力的关键期,因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和分析,希望可以集中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不仅在教学的范围上增加了许多新的概念,其教学的深度也不可与小学阶段同日而语,加之数学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推理性和理论性,这就使得不少初中生陷入了数学学习的泥淖,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糊涂。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展开了几点关于初中数学的生活化教学方法探讨,希望可以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让生活经验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铺垫,踏上数学求知的高台阶,教师也可以借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结合生活对学生提问,让思考富有趣味性
         学习与思考是分不开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早在千年之前古人就已经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点破,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展开提问。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主动思考解决的方法,否则如果学生仅仅是听教师的“讲”,而不动脑筋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的惰性,再想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更是难上加难。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提问,教师多是直接照搬教材的例题或者是课后习题,并且在多数学生进行统一回答之后,教师就不会再去提问个别学生,个别学生即便是有不同的答案,教师也不会再去深究,这种课堂提问到最终只能是流于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踮起脚来触碰到思考和学习的果实,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经验,来设计和提问。比如,在教学指导八年级上册“三角形全等”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如此设计问题,“小明的家中有一块养鱼的鱼塘,现在小明想要测量一下鱼塘的宽度,直接测量危险程度较高,那么请大家想一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借助课本上的知识来得到鱼塘的宽度吗?”由此,通过一则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绘图兴趣,学生可以在阅读教材之后,试着利用构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方法,让池塘一边到另一边的长度作为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然后,通过岸边取公共点而作岸边点到公共点的延长线的方式,就可以构建出两个大小完全相等且成现对顶角态势的全等三角形,如此,小明就可以简单测量岸上的距离而得到池塘的宽度,大大减少测量的危险性,而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也可以逐渐掌握学以致用的技巧。
         二、以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化课堂教学情境
         利用如今便利、快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生动、真实的模拟生活中的一些画面,在配合以拟声的音频信息后,更可以在视觉和听觉方面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课的知识后,知晓如何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的问题,达到学习知识终归于用的目的。
         比如,在我国的一些偏远山区和农村,有的地方人员聚集比较分散,一个村庄才只有几户人家,但是这些村庄即便是人少,他们的孩子也需要上学,这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学校选址的问题,如何确定一个学校的建设地点是距离两个村庄一样远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分别标注两个村庄A点和B点,然后,通过作角平分线到两点的垂线的方法,而找到一个合适的学校建设地址,解决这个生活客观问题,也让学生明白角平分线上的某个点,到角的两条边的距离是相等的这个数学定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凸显生活化教学的特色。


         另外,在教学指导八年级上册的第二章第一节“图形的轴对称”知识时,为了引导学生学习和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数学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以PPT的形式,展示几组生活的图片,如左右对称的教学楼、人的笑脸、汽车的前脸以及家里的门窗等,在展示的同时,还可以邀请几位学生到讲台上来,用计算机的鼠标来分别绘制出它们的对称轴,这样学生就会在练习中逐渐理解“轴对称”和“对称轴”两个概念的区别,更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三、构建趣味观察情境,引导分析生活中数学
         校园、家庭和社会都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校园生活中的数学应用现象,留心家庭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及社会实践中的数学资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不同的数学情境,可以培养学生积累数学知识的意识,更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带着更加坚定的信心和信念开始学习数学知识,探索数学学习的多元、丰富领域。
         比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的“中心对称”知识时,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热门APP的软件图标,如微信、QQ、墨迹天气、携程出行、天猫、京东、聚美优品、一号店以及新浪微博等图案,然后,引导学生集中观察,分析这些图标中,哪些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哪些不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哪些不仅是中心对称的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由此构建趣味性的观察情境,分析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融合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综合学习兴趣,便于课堂取得实效性。
         四、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深化教学的层次
         生活无法脱离数学,而数学也无法离开生活,作为巩固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课后作业,初中数学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上,也应该多花一些心思。比如,教师不能仅仅是为了设计作业而设计作业,那样做的后果就是学生会为了应付教师而完成作业,教师和学生都感到疲乏,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达不到教学的期望值。所以,数学教师要一改传统的作业设计观,多结合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进度,力求学生能够在完成的同时,感受到做作业的乐趣和成就,提高思维的发散性和创造性。
         比如,在学生学习完“数据分析初步”的知识后,学生掌握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理解了它们分别代表的实际含义,那么,教师不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某个年级的学生对综艺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和分析,如有多少学生喜欢看《我是大侦探》;有多少学生喜欢看《奔跑吧,兄弟》;有多少学生喜欢看《王牌对王牌》等等,在得到这些数据的基础上,再继续分析三个节目都喜欢看的学生又有多少,等等。就此让学生在数据的调查、搜集和统计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沟通,如何团队合作,更强化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熟练应用的效果。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作为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更可以通过该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意识与能力。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对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课堂氛围的探讨,希望可以通过结合生活案例,模拟生活情境以及设计生活作业等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深化课堂教学的层次,培养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优化教学综合质量。
         参考文献:
         [1]朱赟.生活化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2):247.
         [2]项燕.新课标下联系实际生活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97):95-96.
         [3]张欣菊.提高初中生数学实践能力的方法探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135-1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