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攀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侨光中学362314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传统的角色以及教育方法也将发生改变。本文将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优秀案例,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下探讨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创新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式,创新。
【引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和老师的主次关系发生改变,想要改变这一局面就要为教学方法注入新鲜的观点。同时就需要教师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提高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1高中历史教学当前现状
当前高中历史的教学方式还主要是以学案为主。大部分教师还是将本课程涉及到的一些重点知识以填空、选择、问答等方式出现在导学案上,然后让学生在历史教材上寻找相对应的答案,然后教师在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讲解。这虽然达到了让学生提前预习的效果但是让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出改变。让学生主动学习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体地位。
2高中历史教学当前面临的问题
2.1学校因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无论是历史还是其他课程的教学目标更关注的学生知识的储备以及分数排名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知识以及技能的提高,往往忽略了学生的真实情感、态度等方面。由于教学目标的背离,教师把丰富的教室教学发展为了特殊的认识活动,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发展。
2.2教师因素
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老旧,与现在的高中学生存在“代沟”,由于年龄相差的较大,使得大部分高中生不能接受老师的教学思想,同时,老师也没有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而是以教师本身、历史教材、课堂为中心,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在老师的“强制”下学习新的知识,缺乏了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一些教师出现了“讨厌教学”的情况,这样也就出现了学生讨厌学习的后果,老师教的累,学生学的也痛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课堂教学氛围不活跃,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由于课堂进展不顺利老师不得不布置课外任务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来补课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因此,学生就更加厌倦此学科。
2.3学生自身因素
自身接受能力不够,适应性不强,在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发展出现了两级分化,能适应被动发展的学生就得到了发展,不适应的就得不到发展,学生自身也忽视了学习的过程、经历以及课堂体验。
学生应该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愉快且放松的状态,达到更好掌握知识的目标。
3针对高中历史新课标下的教学方式改革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及其策略
3.1教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课程活动的意识,并在讲说课程的过程中脱离教材将自己放在指导和辅导的地位,将课程的内容以情景剧的方式出现在课堂,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起到“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处在兴奋状态,更好的获取知识。
举个例子:在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一课题时,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背景将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在符合当时环国情环境的情况下。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做为出发点,将现场的情景以及涉及到的历史知识以台词的方式讲解出来,让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走进历史,融入到历史中去,亲身去感悟那段故事,实现超越时空的对话。去了解当时的国情。这样不仅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还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历史知识的学习。
3.2贴近生活实际
教师需要加强课程教学和生活的联系,要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在备课的过程中要以多种人的身份看待问题,再碰到学生提到的新问题时对教学方法做出及时整改,改变教学方法,以回归生活为出发点更加关注社会生活,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基础知识去关注社会实际用鲜活的生活题材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历史源于生活,有服务于生活”。
举个例子:在讲解《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这一课中出现了记载中国药学的著作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由于李时珍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大夫且自幼耳濡目染,与药品打交道在三次乡试没有中榜时决定去远离家乡千里之外地方拜名师学习医。学成之后将平时所医治的疑难杂症、治疗的方法以及所需要的药材都记录在《本草纲目》这一书中。这些都是作者在平时的生活经验和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为医学发展奠定基础,并且为后人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学习历史。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结】总之,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是多元化的,因此,在符合高中新课标理念的标准下,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做出一定的调整,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点以及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制订一套符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有特色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也要以学生为出发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艾君.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J].科学咨询(教科研),2016(11).
[2]韩艳娟.浅谈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J].经实践,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