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南中学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其学习方法并不明确,学习时间较短,学习感到困难。教师在教授时可以采取互动式教学,对学生学习这一门新学科有极大的帮助。本文就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和实践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策略
互动式教学法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使学生尽快融入到化学课堂中。初中这个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都应对其给予充分重视。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
1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1.1减轻学生负担
初中化学虽然是属于理科,但是偏文科性的内容也存在不少。因此学生需要背诵记忆的内容较多。初中化学在九年级开始,此时学生即将面临升学考,压力较大,如果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化学背诵上,势必对其他的学科的复习造成影响。而互动式教学,通过在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使学生能够轻松地在课堂上就记住所学知识点,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1.2激发学生兴趣
互动式教学方式还可以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化学作为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有大量的化学元素符号和化学公式。教师如果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只会使学生感到厌倦。而采取互动式教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去理解化学知识,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
1.3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互动式教学可以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点,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化学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如用白醋去水垢、干冰灭火器等。教师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知识,进行探究理解,从而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初中化学互动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2.1应用互动问答教学模式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互动问答式教学方式。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解答,通过刺激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学会质疑的科学态度,学会使用实践去检验真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互动式提问,应该使双向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知识为主,则无法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知识原理的深入思考。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通过学生的提问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进度,对学生问题加以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溶液的酸碱性》时,教师可以通过先提问学生:“知到如何检测辨别物质的酸碱性吗?”学生们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答案。然后教师鼓励学生思考并提问生活中的一些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教师通过分发PH试纸,让学生们课后动手实践进行对自己所提问题的检查,得出结论,并思考使用紫色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的现象是什么样的。通过互相提问,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理解性地记忆知识。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互动教学时,一定要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言的组织,问题要表述得简明扼要,贴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教师还应设立一定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2.2应用实验教学
化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初中学生的想象力、理解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教师需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于实验存在一定危险性和实验材料的有限,不少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自己在讲台上制作实验,学生在台下观察。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座位稍靠后的学生相对不公平,且学生没有经历过亲手实践,对此印象也不够深刻。现如今,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成为初中教学的重点。教师在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述后,应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例如,在教学沪教版九年级下册《酸与碱的性质》这一课时,实验内容主要是将镁、锌、铜分别放入稀硫酸和稀盐酸溶液中,观察是否能置换出氢,且几种金属谁的活泼性更强。学生如果没有亲手进行过实验,没有观察到几种气泡出现的速度,难以记住反应的剧烈程度,只有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理安排小组成员共同进行实验,记录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在动手实践中产生成就感,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
3小结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的互动式教学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性记忆所学知识点,减轻学生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在应用互动式教学时,可以采用互动式问答教学模式,应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齐福星,高洪霞.试论初中化学教学中“互动--探究--合作”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现[J].学周刊,2015,(35):101-101.
[2]郑淑玉.基于智慧教室环境的初中化学互动教学实践——以《酸、碱与指示剂作用》一课的教学为例[J].华夏教师,2018,(29):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