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张庆胜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

         张庆胜
         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古马镇大门庄小学       0637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目标,教师在传授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注意去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而言,光是学会知识还不够,应该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更好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并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策略探析
引言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背景改革下的重点内容,也是教育工作者实现其最终目标的重要发展趋势。小学科学作为一门边缘化学科体系,在教育教学当中一直未受到重视,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这门边缘化的学科逐渐得到了更多教育者的广泛关注。
1.小学科学课堂中现存问题
         1.1课程安排不恰当
         仔细研究小学的课表,不难看出科学课课时短,实践课缺乏。首先,教师在有限且较少的科学课上为了赶教学任务,通常一节课讲十几页的内容,这就导致学生对教学内容只了解了表面,并未深入到科学课堂的学习中去。其次,学校缺乏科学实践课。科学的学习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自己动手去实验教师所讲的科学内容,学生才会对章节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不难看出大部分学校的实验室教学器材短缺和破损,实验场地缺乏,大多数实验依靠现有的器材无法进行演示等。这些外界因素都导致学生对科学课提不起兴趣,从而也将其认定为一门无关紧要的“副科”。
         1.2仪器配备不足
         科学的基础是实验,但是由于实验仪器的数量较少,难以满足学生实验操作的要求,导致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教师省略了很多实验步骤,导致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不足。而且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科学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导地位
         首先,广大的教师团队应该明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始终都是平等的,教师并不能凌驾于学生的意识之上,这也意味着教师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要与学生分明彼此之间所扮演的角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自己的教学情况,而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忽略学生的课堂收获,那么这样的课堂就宛如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群体只是在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并不算是真的在学习、理解知识,很显然,这样的课堂效果是不够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沟通界面。

因此,教师要从实际问题出发,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要将教学中的重点放在学生身上,多与学生沟通他们对于课堂的理解、看法,重视整体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新课改提出的教学任务与目标。其次,作为教师,应当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很多孩子的心智发育并不成熟,他们大多数都不具备完善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同样的,小学生对世间万物的好奇心十分强烈,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性,那么学生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与意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尝试着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2优化课堂导入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小学生由于在年龄和心理上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学习行为往往受到兴趣驱动,只有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才能实现多元化课堂的构建。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效果会对教学任务的实施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应该加强对该环节的高度重视。教师应该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与整合,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导入内容上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在一起,使其能够迅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出现走神等现象。导入形式应该确保多样化,以避免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审美疲劳的问题,促进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提升。教师可以运用科学小常识、小故事等进行导入,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自主探索学习内容,在此过程中发现科学世界的乐趣与魅力。与此同时,课堂导入需要以调动课堂氛围作为重点,增强课堂的活跃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3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法的有效应用能够更好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重感官,实现感官联动,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让学生获得更好的科学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创设更多样、精彩、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有参与情境的欲望和热情,这样一来,自然能够在相对轻松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丰富自身的科学学习体验,获得更好的科学学习效果,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更好的发展。
         2.4拓展课堂活动,丰富科学知识
         科学知识不仅存在校园之中,也存在日常生活之中。即,“燕子低飞要下雨”“鸡进笼晚兆阴雨”等谚语中都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校园内的科学知识,还要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可以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加强科学知识建设。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认知科学的本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的学习发展。教师在科学教学过程中只依靠教材对小学生施教,既限制了小学生学习思维的发展,也影响了小学生科学知识的增加。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可以拓展课堂活动,利用校园外的科学知识丰富小学生的科学文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在小学教育阶段中不仅不是副科,反而有着重大的作用。学校应当树立关于科学教育的正确观念,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不断地发展自身的专业素养,从学生的自身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爱上科学课堂。从学校到教师再到学生,多管齐下,共同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颜红艳.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途径探讨[J].中华少年,2019(08):66-66
[2]刘达军.新课改下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
[3]郝成三.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577(32):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