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海霞 梁亚卫
宝鸡高新第一小学 陕西宝鸡 721013
摘要:“整本书阅读”是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的有效途径
将整本书的阅读编入教科书,课内导读旨在激发阅读兴趣,方法引领而课外乐读、深读才能读有所获、读有所悟。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阅读范围;阅读兴趣;阅读方法;成果呈现
“把整本书作主体,把单篇短章作辅佐”,这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读整本书。语文课标中提到:“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 统编小学教材分阶段将整本书的阅读编入教科书 “和大人一起读”(一年级)、“我爱阅读”(二年级)、“快乐读书吧”(一至六年级)等栏目,有序安排整本书的阅读,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着力克服课外阅读的边缘化,促进儿童阅读进教材、进课程。那么“整本书”包括哪些书、怎么指导和呈现阅读成果呢?
一、“整本书”的阅读范围
这里所说的“整本书”,主要指教科书所涉及的和课程标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推荐阅读的书,有以下四种情况。
1.教科书在“快乐读书吧”中提到的书。一年级主要是“和大人一起读”的童谣和儿歌;二年级阅读童话,有《孤独的小螃蟹》等;三年级阅读童话和寓言,有《安徒生童话》、《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四年级阅读神话和科普读物,有《中国古代神话》、《希腊神话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五年级阅读民间故事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六年级阅读儿童小说和外国名著,有《童年》、《爱的教育》、《小英雄雨来》、《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2.教科书里节选的那些书。有长篇著作,如《呼兰河传》(节选了《火烧云》《祖父的园子》);有作品集或系列故事集,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选了《刷子李》);有单篇小说,如鲁迅的中篇小说《故乡》(节选了《少年闰土》)等。
3.课后“阅读链接”“资料袋”等栏目提到的书。如《穷人》课后“资料袋”中提到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桂花雨》课后“阅读链接”中提到琦君的《留与他年说梦痕》等。
4.课程标准“附录2”推荐的(未被教科书提及)的书目。如《朝花夕拾》《革命烈士诗抄》,儒勒·凡尔纳的系列科幻小说,成语故事,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介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
以上书目,虽然只有“快乐读书吧”中要求的必读书,其他均为“相信你可以读更多”的书是选读书,阅读量已经远远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不少于145万字的下限。
二、“整本书”的阅读方法
读整本书只求量的“多”,是不合时宜的,还要求质的“精”——会读才是明智之举,也是阅读教学之追求。整本书的“阅读指导读课”既是启动课又是兴趣点燃课。
1.兴趣是火种 读本是资源
索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与单篇文章相比,整本书的阅读材料更复杂、信息量更大,整本书阅读课内指导主要是激发儿童阅读的兴趣。什么样的方法容易引发孩子对书本浓厚的兴趣,其实书本本身就是最佳的开发资源。
(1)读封面 猜测读本内容 一本书的封面涵盖了大量的信息,如:书名、出版社、精美的插图、作者、图书类型,观察封面,想一想这本书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作者写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什么?
(2)读作者 了解创作背景
一本书、一个故事,创作的背后往往有离奇的经历,鲜为人知的故事渊源,了解作者更能能有效的打通阅读心理,在阅读中体会不一样的文字之旅。例如《狼王梦》这本书就是沈石溪在西双版纳做知青时上山打猎被一群狼围困 ,后来被人所救。作者按照自己想象、结合自己考察写出了这本出。了解了作者的创作经历之后就更能激发小读者阅读的好奇心。
(3)读目录 签订阅读契约 “ 整本书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静下心来把一本书读完,是养性,培养他们做事有始有终的态度。不管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书阅读都要营造一个“自己的园地”从而让大脑更清晰、更有创意、在精气神上跟超越庸常的环境。
利用目录检索,大致了解读本的故事情节在设置,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每个人物后某个故事,可以跳跃性的阅读,从而把部分内容整合一起,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理清事件发生的脉络,然后根据自己平时阅读的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阅读契约。
2.读而有法 积累有径
“得法课内 得益课外 ”整本书阅读容量大,阅读时间有限,怎样才能高效阅读?温儒敏教授在给上海“整本书阅读”研讨会上书面发言中指出:“我们要交给孩子一些读书的方法,如何用跳读、猜读法读小说;人物传记要关注特殊时期人物成长的原因,”小说和童话的读法不一样,散文和诗歌的读法也不一样,教师应该把一般性读法教给学生。
(1)检索式阅读 拿起一本书,想要交给学生看书名扉页、提要简洁、前言等再翻一番目录,或者挑选一两个与主旨关系密切的重点章节看看,跳着度,读几段或者几页后比较认真的看看书的结构,对整本书有整体性的了解后再决定那些内容需细读。
(2)精度、略读相结合 一本书可以读三遍,第一遍粗读,大致了解轮廓主旨,第二遍细读,对自己喜欢的章节内容深入的理解。第三遍带着问题,选择重点章节读。
(3)阅读小贴士 读法多样化 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整本书阅读要强调读书方法的传授,阅读指导课要有“干货”,根据学情可有多种方法传授:如:中年级指导做好阅读批注、绘制故事情节图、制作人物名片、巧列阅读单,让学生在读中积累,读中收获。
三、“整本书”的成果呈现
“阅读分享”就是把个人的阅读收获——所建构的意义——变成集体的丰富多彩的阅读智慧。主要有三种样态:(1)以口头形式呈现(与口语交际课整合),如推荐一本好书、讲一个书里的故事(或我与书里的故事)、就书中的观点即兴发言或展开辩论、讲“亲子共读”故事等;(2)以书面形式呈现,如专项展览(如批注、读后感、缩写/梗概、简单的研究报告等)、综合展览(如手抄报、海报等)。尤其是以书面形式呈现的阅读成果,要更加珍视。教师都要将作品收集起来,并装订成册,陈列在学校的学生成果展区,成为优质“图书”资源。这些“图书”,既可(3)以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比如,校园/班级阅读节(或读书节)、课本剧(“我们都来演一演”)等。
总之,读整本书,教师要“教”,更要“不教”。“不教”,即教师一定要和学生通读,并且要多次阅读。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深入阅读。在开展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写读书推荐,激发兴趣。读书过程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写书评、写心得。在交流之前让学生做书签,写读书感受,把内容条理化。读书从整本书开始,又从整本书结束,保证整本书在学生头脑中有个完整印象。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温儒敏语文讲习录[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9.
[2]吉忠兰.从整本书精读到群书阅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