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春燕
西安经开第十二小学 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如何打造符合新教学理念的、有效的课堂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何在这个特定的空间、有效的时间里让孩子们学得更多、更好,达到有效,这应该是每位教师要深思的。我认为课前的思考尤为重要,在深入解读教材中把握内涵,课前的深度思考应成为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
关键词:有效课堂;课前思考;解读;大课观;用教材;关注怎样学
【Abstract】How to make Highly Effective Classroom that accord with the new teaching theories is the goal we always pursed; How to 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more, learn better in this special place and how to achieve High Effective is worth thinking for every teacher. I think: thinking before class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Key words】High Effective Classroom; thinking before class, interpretation; whole curricula concept; us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ncern how to learn
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四五十平方米的面积范围并不大,可它却能包容下知识的海洋。孩子们求知的欲望在这里生成,智慧的浪花在这里激荡。如何有效的时间里让孩子们学得更多达到高质有效,这是每位教师的目标。我在思索、在探究,我觉得课前的思考很关键,于是我这样努力地做了。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我们必须深入解读教材,关注学生成长,才能让我们的课堂也更有内涵更高效的开展。
1、要有大课观,整体把握教材。要想上好课,要想让学生在一节课里收获多多,我觉得解读教材是首先要做的。我们要关注整套教材的基本结构,理清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及在各学段、各册的分布情况,并以此为背景研读课时教学内容。要有大课观的意识,要站在整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上来研读每一节课,使得教学能“瞻前顾后”,避免一课时一课时的独立解读,要从整体把握教材,透过教材看教学,从课程目标看教学,从教材编排体例看教学,真正领会教材设计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做到吃透教材,教会学生。在备课《认识角》一课时我思考了这样几个问题:“认识角”这节课究竟要学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认知起点能力)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让我的目的更加明确,为我能很好设计教学和课堂教学做了铺垫。
2、视角要宽。备课时除了参考本册学用书以外,还可以参考不同时期、不同版本的教材。这样可以使我们对教材呈现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理解,对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通过翻阅不同的教材,吸取各自的精华为我所用,充分发挥各教材的优势,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人教版》的计算教学的编排非常扎实,上计算课时,我们不妨翻翻这套教材,选取各种类型的习题,以弥补新教材计算编排上的不足;《苏教版》的思维训练和有些习题的设计非常精妙,我们可以不时地翻翻,把那些独具魅力的习题拿来让我们的练习更有效。充分发扬“拿来主义”的精神,来补充、完善、充实我们的课堂,让高质量的备课成就高效率的课堂。
3、创造性地“用”教材。
当然,前提是要深刻领会教材意图。在认真钻研的基础上,特别是结合学情和教学对教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以便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同时我们还要勇于创新,大胆对教材进行“再加工”,使教材更加切合学生的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认识角》一课中,教材呈现的生活中带角的物品依次是:剪刀、钟面、红领巾。是按锐角、直角、钝角的顺序排列的。
可是这个顺序第一个就是剪刀学生容易找到角吗?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剪刀的干扰因素太多,如果从孩子们天天都接触的红领巾上面找出角,是不是更容易呢?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于是我在呈现图时将剪刀和红领巾的顺序调整,孩子们没有受剪刀尖的影响,第一次接触就建立了正确的表象。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我们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让学生主动与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
4、关注学生怎样“学”。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那么备课“备”什么?教师备课的重点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学”字很重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如何应对等。
备这节课时,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发现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角”的认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虽然生活中许多物体上存在角,学生对角也有较初步的感知。但学生的认识是浅表的,模糊的,对角的几何图形还是第一次认识。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由实物角抽象几何角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以前老教材自己也上过,甚至是演示用吸管做成角的两边是可伸缩的,相当学生还是不理解。
思考之后我把重点定位于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这个知识点学生确实很难理解,所以我决定要让学生动起来,亲身体验印象才会深刻,我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精确理解,精心设计。
在40分钟里,教师准备好的课堂教学要经受学生的考验。如果没有课前在精确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就会让教师应接不暇,难免造成教学内容不能按计划完成,更不要谈高效了。只有充分的准备,精心的设计,教师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相信学生收获的也就不只是知识了。
设计《认识角》时,我精心设计了这样几个小活动来完成以上的内容:猜角→找角→指角→画角→做角→比角。经历这样几个活动,带给学生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实践的机会和发现的能力,难点也就不攻自破了,相信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
另外,媒体的选择和恰当应用也会为课堂增色不少。让学生动手演示,在屏幕上动手拖动、旋转、扩大等主动探究角的环节,在难点突破上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40分钟里学生的收获有多少?这应当成为每一节课后教师留给自己的“课后思考题”。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课前的深度思考成为我们的一种教学习惯。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教师教学用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个性化备课经验. 数学卷/华应龙主编.--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 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华应龙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黄爱芳. --中国教师网,2004 谢春燕,生于1979年2月,汉族,籍贯:陕西西安,工作单位:西安经开第十二小学,职称:中小学一级教师,本科学历,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