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2期   作者:宋军
[导读]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宋军
         莘县政府街西首莘县第二实验小学  252400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青少年在祖国未来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及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幸福教育的有效落实,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开展方法进行探讨,致力于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幸福教育,内涵,开展方法
引言
         小学幸福教育主要体现在学生内心欲望得到满足后能够获得一定的幸福感,强调学生内心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获得平衡,所以我们在小学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幸福教育内涵的研究,并落实小学幸福教育的相关方法[1]。
一、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及原则
1.1小学幸福教育的内涵
         在小学开展幸福教育,其主要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的心情,从而能够积极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及知识等各方面的综合提升,敢于对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消极情绪进行斗争[2]。在开展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意识到所谓开展幸福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指学生具备正确的幸福观念,引导学生及时的并且生活中存在的各种不好习惯,比如攀比贪图享乐的习惯等,也要及时为学生灌输积极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艰苦奋斗,通过对学生正确幸福观念的有效培养,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幸福教育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必须要使学生获得幸福感。
1.2基本原则
         在小学幸福教育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意识到基本原则的落实。首先,我们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拒绝暴力性惩罚的方式让孩子具备积极向上的情感,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锻炼,能够多亲近大自然,感悟世界带来的美好[3]。通过基本原则的灌输,能够保证教学幸福教育,达到预期效果,从而突破填鸭式教学的弊端,避免通过暴力培养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重视学生快乐天性的有效释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保证学生感受到快乐,这对塑造学生的幸福观至关重要,提倡学生通过快乐运动,提高自身的身体素养及心理素养,学会亲近大自然,敢于探索和发现,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幸福教育开展的方法
2.1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在小学阶段,我们必须意识到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关键性场所,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成长至关重要[4]。首先,学校教师应该及时的以干净美观的校园环境作为依托,同时在保证校园环境的前提下,能够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审美,同时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信息保证学生思想的升华,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活动的开展,保证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到健康的校园文化。


2.2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
         在小学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于学生自身的特点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兴趣引导,使学生在参与活动或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主动的去感知及思考,改变传统被动学习的地位,在实践中也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敢于自我认知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保证学生个性化教学的效果,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由于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通过个性化的引导能够加强学生的幸福感,保证学生将幸福教育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中。
2.3加强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对学生幸福教育来讲,培养出对社会有用人才至关重要,而且在小学幸福教育中我们不能单纯的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是要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证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后,能够灵活的应对工作及人际交往各方面的事宜,这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5]。因此,教师在幸福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学生的全面培养,引导学生立足于个人的兴趣,积极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和奋斗,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使学生能够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的为人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4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学生的引导的陪伴者,而且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学生,能够认同教师的行为举止及价值观念,而教师也要能够平等的对待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信任和宽容,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耐心的进行引导,在这样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会保证学生的热情不断高涨[6]。而对个体差异相对明显的学生我们也要给予学生及时的鼓励,使其树立信心,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为学生的行为奠定良好基础,而教师也要以身作则,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联系,教育行业保持热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愉悦,这是幸福教育的最终目的。
         综上所述,在小学幸福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幸福观念,这对学生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学校领导和教师要重视校园环境的营造,并且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育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通过幸福教育保证学生快乐成长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邹翠翠.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J].神州,2020,(27):160. DOI:10.12217/j.1009-5071.2020.27.145.
[2]孟具彦.浅论幸福教育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考试周刊,2020,(74):155-156.
[3]周赛玲.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技风,2020,(16):22,25.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2016018.
[4]韦英哲.让学生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广州市黄埔区东荟花园小学"幸福教育"探秘[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0,(7):72-75.
[5]吴动超.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幸福教育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2020,(21):60.
[6]张旭佳.基于幸福教育理念下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实施[J].数码设计(上),2020,9(4):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