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2期   作者:邢玲莉
[导读] 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进行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载体

        邢玲莉
        河北省石家庄市友谊大街小学  050000
        摘要:教学情境促使学生进行知识掌握、能力形成、心理品质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不同的内容需要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情境,但是不论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都要把握一条原则,那就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服务。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为有效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应以饱满的热情进行教学,与学生进行自然的感情交流,为学生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及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有效的课堂教育情境可以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向上的教育境界,使学生受到感化和熏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引起学习兴趣,从而去主动探究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因此,创设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足生活实际,合理创设情境
        在创设教学情节时,教师可以从生活角度出发。通过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问题,使数学更加接地气。比如,在学习图形时,可以用实物向同学们进行展示。老师可以选择课堂上较为常见的物品,比如黑板擦、黑板等,告诉学生这些物品是什么图形构成的。也可以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过的都有哪些是长方形啊?都有哪些是圆形啊?都有哪些是正方形啊?同学们会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使课堂更加地丰富多彩。教师也可以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比如向学生提问自行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啊?为什么要设计成圆形呢?如果自行车的轮子设计成正方形或者三角形是否可以呢?为什么?通过层层推进的提问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对图形有更加深刻的理解。长期坚持下去,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故事情节,调动学生兴趣
        教师要认识到,在小学数学的世界里,并不完全是数字和字符组成的。数学老师可以设计有趣的教学情节,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比如,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转变为故事发展的一个个情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老师买了一箱苹果。如果每位学生分3个,还剩下一个苹果。如果每位学生分4个,也还剩下一个苹果。那么,老师买的这箱苹果中,最少可能是多少个?老师们应该怎么为学生发苹果呢?通过将学生带入故事中,再将最小公倍数的知识点进行融入,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三、进行情境模拟,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也可以设计情节,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境模拟。比如,在学习认识钱:元角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演。具体来说:首先用钱币道具向学生进行演示,让学生对钱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向学生们讲解圆角分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理解,需要进行情境演示。也就是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卖家和买家。卖家在售的物品中有笔,每支1元;文具盒,每个5元;橡皮,每块5角;小刀,每把5角。然后,向学生分配任务。比如,让第一组学生购买一支笔和一把小刀。然后,分别问卖家和买家需要支付多少钱。这种情境模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让学生产生热情。而且,也便于为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指导。
        四、鼓励学生动手,激发探索热情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比如在学习图形的周长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数学老师可以让学生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让学生自己用直尺量一量。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认识到长方形的周长就是各个边长的和。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再画一个正方形进行验证。再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来启发学生思考边长和周长之间的联系。大家一起动手操作,来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自己亲身经历和实践后,会加深自己的记忆。这种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助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认识规律。特别是对于公式性的教学,更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而不是强调让学生死记硬背。在此过程中,通过互动的形式,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数学奥秘的好奇心。
        五、基于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计
        小学生在刚接触除法时,会比较陌生。这时候,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除法就在我们的身边。比如,向同学们提问,如果我们有3个苹果,来分给3个小朋友。怎样分比较合适呢?如果一共有6个苹果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除法的重要性。再比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老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圆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如何可以得出圆的周长呢?讨论之后发现,我们可以把圆形拉直后,再进行测量。或者找个绳子先围绕圆形进行旋转,之后再测量绳子的长度等。再或者,把圆形进行滚动,来测量它旋转一周的长度。这种开放式的讨论,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再抛出问题,我们有没有更简单快捷的办法呢?这时候引入祖冲之的发现,再让学生们进行规律的验证。这种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的方法,较好地满足了教学需求。
        小学生由于年纪较小,他们的思维较为具体形象化。创设情境可以较好地满足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需求,有助于提高其兴趣。面对数学的抽象性,教师可以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蒙允.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8(05):138-139.
        [2]夏汝丽,于成军.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与情境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05):161-162.
        [3]宋良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4):172-1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