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陈翔
[导读]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面对这样一些问题

         陈翔
         (重庆市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  400051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面对这样一些问题,学生在拿到一道文字和干扰项较多的题目,即使题目本身的难度并不大,也会出现很高的错误率。以三年级下期一道计算时间的问题为例: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自3月10日24时起,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重庆的疫情形势好转。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持续了多少天?这道题目学生的错误率达到了90%以上,经过深入学生进行调查和认真的分析,发现造成错误的原因在于题目中的文字信息量大,审题过程中受到多余条件的干扰,学生无法将条件完整找出,更无法理清题目中条件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混作一团,造成读不懂题而做错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培养阅读能力尤为重要。
一、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有好的阅读方法:
         1、培养阅读能力,要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问题往往不是因知识不懂形成的问题,而是不能理解题意,此时老师能够给予的最大帮助不是从知识着手去分析这道题目该怎么做,而是需要给学生提供能够理解和分析题意的方法。那么,第一步该要做的就是要找出题目中给出的全部信息(可采用动脑勾画或动笔勾画),信息包括数字信息和数量关系(相等关系、大小关系、倍数关系等)的信息。勾画过程中,注意不要漏掉条件,为了看起来有序,可以用序号将条件依次排序。
         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①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②  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③  自3月10日24时起,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重庆的疫情形势好转。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持续了多少天?
2、整理条件,初步建立分析能力;
         收集完题目中的信息后,接下来就要整理这些信息。仔细分析哪些条件是同类信息,把它们归为一组;不同类信息,分为另外一组。同时,我们把无用信息进行筛选淘汰,留下有用信息。如例题中的“①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③自3月10日24时起,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这两个信息都在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所以是同类信息,归为一组。而“②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讲的是新冠肺炎病例增加的情况,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无关,所以归为另外一组。这时,我们再去探寻问题,本题的问题是“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持续了多少天?”是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级别有关,与②没有关系,故后一组条件为多余信息,应排除掉,留下前一组信息。


                   ①2020年1月24日,重庆市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③自3月10日24时起,将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

                   ②截至3月9日24时,全市已连续14天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3、寻找条件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条件分组筛选完成后,解决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这时就要去寻找数量关系,逻辑联系等,利用这些关系将前面的数字信息串联起来,就可以建立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进而解决问题。在上述问题中,留下的两个可用信息,一个信息是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这就是一级响应开始的时间),另一个信息是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也就是一级响应结束),那么持续的时间,就是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分析到这里,学生已经可以列出算式,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培养小学数学阅读能力方法的运用:
         在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其关键是能让学生通过阅读抓住条件和问题之间的本质联系,一步一步,有序有法的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如三年级下期一道行程问题:重庆与巫山小三峡的距离约420千米,小明一家自驾游早晨7时从重庆出发,自驾小车平均每小时行84千米,中午12时能到达巫山小三峡?
         此题的4个条件较为清晰,学生较易完成第一个步,认真勾画。接下来就要简单分析这4个条件:① 两地之间的距离约420千米;② 出发时间:早晨7时;③ 行驶速度:小车平均每小时行84千米;④ 结束时间:中午12时。由分析可以看出,①、③分别讲的是距离和速度,各分成一组信息;而②、④都讲的时间,应该归为一组信息。条件②、④一个是出发时间,一个是结束时间,中间间隔的时间用减法12-7=5(小时),既可算出。接下来,三组信息之间的关联,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知道每小时行驶的速度ⅹ所用的时间=所走的路程,利用这个数量关系,我们可以计算:小车一小时行84千米,那5小时行驶的路程可利用乘法算得:84ⅹ5=420(千米);此时,算出的420千米,恰好和两地之间的路程420千米相等,由此可以判断,在这个时间内,小明一家是能够到达巫山小三峡的。
         由上述题目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阅读能力培养,不仅仅是读读文字,而需要在读文字的基础上,加入数学的归纳、整理、分析以及推理等数学方法,让学生一步一步,有序有法的去分析解决问题。当然,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渗透,时刻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逐步提高数学阅读能力,进而提升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