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及实践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 韦秀花
[导读] 语文这门学科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非常重要

         韦秀花
         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寺山镇中心小学   546125
         
         摘要:语文这门学科对大多数小学生来讲非常重要,也是小学的一门综合教育课程。教师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创新与改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小学生在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下,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运用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使之长大后能够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引言
         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充分释放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和特殊魅力。教师从综合性方面着手,准确地找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源泉,让学生接触丰富性的文化活动内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知识视野。在整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之下,带领学生进步,迈向更好的发展。教师让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增添靓丽的色彩,从根本性方面着手,真正地为学生诠释优质的教学方法和具体内容。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不断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知识水平和相关技能,包括学生的思维、审美、语言建构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要不断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以说,提高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途径,是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渗透。当前,还应在教育教学领域,特别是小学教育教学领域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思想,这些宝贵的财富在今天仍然十分重要,能够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应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打下基础。
         2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国家和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文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传统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国家最为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一种国民特有的思想文化、民族风貌、观念形态等,是相对于现代文化以及外来文化而言的一种文化形态。语文学科综合性较强,语文的教育,不仅体现为语言抑或文学,还应当在语言、文学的基础之上,蕴含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方能使语文的教育有血有肉。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无论是汉字、阅读,或者是古诗文教学,都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可以说,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则有助于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促进语文教育的全面发展。
         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3.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因此,教师应重视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关心和爱护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有效保证学生在课堂上以良好的心态学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和足够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以便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开展教学,在教学内容中渗透自身的文化背景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
         3.2传统节日,让学生增强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
         不管是春季学期还是秋季学期,都会有相对应的若干传统节日。作为植根于传统文化深厚土壤的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情感、文化元素和哲学成分,具有无尽的感召魅力。学生通过体验、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不仅有利于学生亲身感受传统节日深厚的历史沉淀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秉承家国情怀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使传统节日成为学生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幸福成长的重要载体。例如,端午节是纪念第一个爱国主义大诗人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一传统节日对于中国人而言,是进行民族自信、民族精神、民族团结、民族复兴教育的最好教材和最佳机会。所以,在端午节期间,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围绕端午节这一主题查询、搜集相关信息,如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还有哪些叫法、端午节习俗、屈原的爱国诗词等,引导学生将查询、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消化整合,写成一篇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然后以故事班会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从端午节中充分汲取爱国主义养分。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策划举办包粽子、做香包、划龙舟、诵诗词等系列活动,让学生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体验到端午节背后独特的文化记忆。
         3.3读诵经典,让学生走进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经典作品因其对自然、社会以及各种生命有独到的理解、独到的感悟和独到的发现,所以才得以长盛不衰、历久弥新,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通过读诵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民族气节和作品的民族精神,同时还可以使自己走进经典、走进传统文化,并自觉承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但是,需要注意和指出的是,在指导读诵经典时,不能一味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死记硬背不仅无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还会致使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产生厌恶情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是通过引入古代故事、多媒体展示或唱诵式等方式读诵经典,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经典之美”。例如,在讲解李白《关山月》这一经典古诗时,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表达的思想意境,专门指导学生进行演唱。由于歌曲节奏和情感的作用,学生不仅大幅度提升了对诗文的记忆速度,而且还很好地把握了诗中苍茫、悠远等思想意境。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热爱经典、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情感,又能使经典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彰显更大的活力。
         3.4营造人文氛围,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想更有针对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课堂教学中,就必须营造一种浓郁的人文氛围,这样可以让学生身处于相应的情境中,增强渗透的效果。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和高效开展。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相应的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一首月色有关的音乐或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荷塘的美丽。这样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内,提高教学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新鲜的血液。中华传统文化秉承着优秀的发展理念,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文化学习内涵之下,让学生找到了学习的真谛和实际方向。教师不断激活学生的内心学习欲望,在感受到语文知识学习力量的背景下,全面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宏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8(6):43-44.
         [2]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8):214-215.
         [3]陈佳美,杨军,高延平.语文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与策略[J].汉字文化,2018(17):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