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晔
江西省德兴市张村学校334205
摘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教教材”而非“用教材教”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关怀,远离了生活实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体验,也失去了语文教学应有的专业性,造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出现无序和低效的现状。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问题; 改进策略
引言: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它是对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把握好阅读教学这一重要环节,教师和学生就能占据语文学习的主动性地位。新课程提倡阅读融入生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常态,学生主动去阅读,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成为阅读的主体。语文课根据这一理念,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在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学生方面
通常情况下,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首先,部分学生缺乏阅读兴趣,甚至对阅读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在具体阅读过程中没有投入情感,导致阅读流于形式,无法对文本主题思想进行深入把握,也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其次,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年龄特征,小学阶段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不能仔细认真地阅读教材文本,在具体阅读过程中遇到困难之处或生字词时直接选择跳过,不会对相关问题进行自主解决,在完成阅读后也没有产生有效的收获。
(二)教学方面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完全采用家长式和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保障学生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以机械式的背诵、记忆和练习为主,导致学生在课堂参与方面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足[1]。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阅读课堂逐渐走向闭塞和狭隘。基于此,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其进行科学引导,确保学生对文本阅读具有更高的兴趣。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提高学生的阅读期望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文化积累。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数不胜数,《论语》《寓言故事》《三寄小读者》《幽默三国》等,都能让学生阅读。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二)明确语文阅读基本目标,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在教学中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的步骤。同时,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与规律。不仅如此,阅读教学活动虽然是分课时进行的,但所有阅读教学都是朝着总体教学目标前进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避免目标偏移,以确保教学目标既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又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
如课文《丝绸之路》的篇幅有四页之长,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大纲对课文进行“长文短读”。学生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可以了解到丝绸之路的起源;阅读第二自然段到第十三自然段,学生能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后,东西方进行的友谊、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认识到丝绸之路对实现国家交流的重要性;阅读第十四自然段,学生可以了解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丝绸之路在人们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需粗略阅读背景信息,精细阅读较为重要的部分,了解每一自然段讲的是什么之后,就可以概括课文,实现“长文短读”的教学目标。
(三)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基于此,教师需要进行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可以迅速进入阅读情境,进一步感受语文的魅力。为了对课堂阅读环境进行合理的营造,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具体状况进行调整。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室设置文化角,鼓励学生书写阅读心得。在日常生活中,语文普遍存在,学生情感的表达、文字的书写都与语文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合理发布和及时更新黑板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定期策划黑板报,确保其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感受到语文的魅力。教师还可以在教室墙上设置名言警句,充分发挥其警示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教室设置读书角,丰富读书角的藏书,实现学生阅读范围的有效拓展。
(四)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延伸能够补充、拓展课堂阅读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不仅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了解课文中没有提及但与之相关的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如在教学《鲸》时,笔者利用互联网上的图片,按照课文对鲸鱼的描写,制作了一节简短的微课,并以幻灯片形式播放每一张图片。同时,图片下面还配上了相应的描写语言,展现了鲸鱼的形态。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结合图片进行课文阅读理解,既提高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创建良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多次阅读,强化课堂师生互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改进课堂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对传统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科学改进,推进现代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闫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与改进策略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139.
[2]王晓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指导策略[J].中国教师,2018(S1):37.
[3]郭兴妮.略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