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陈灿
[导读] 在初中语文中,教师要让教学内容可以贴近生活,

         陈灿
         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第六中学  652100
         摘要:在初中语文中,教师要让教学内容可以贴近生活,让他们能轻松而快乐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学活,学出语文知识的灵性,从而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提升学生生命教育的教育,让中学生认识生命价值、感悟生命美好。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融入策略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既是应课程改革之需,同时,也是行学生发展之实。良好的阅读能力将奠定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高度,影响一个人文化人格的发展,理应视之为学生成长中的大事。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做出不懈努力。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及其现状
         生命具有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是珍贵而特殊的存在。当下,已有较多的初中语文教师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也将其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但受传统“填鸭式”和“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影响,部分教师偏重于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未能将生命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此外,有的教师未把握好生命教育和语文教学之间的尺度,只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浅显地加入生命教育内容,或是利用较多的时间来开展生命教育,从而导致无法完成语文教学任务。虽然有的语文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来进行语文教学,但在引入生命教育之后,教师不能把握三者之间的平衡点,只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来动态化地呈现相关内容,未能将其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这很容易使学生混淆学习的主次。部分教师受自身多媒体教学经验和信息素养的影响,只能利用一些较为简单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引导学生学习,若教学内容中涉及生命教育方面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转换往往难以实现有效衔接。另外,部分语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无论简单还是复杂的内容,都利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这往往无法达到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生命教育成效的目的。同一班级中的学生存在着明显的、无法消除的个体差异,教师如果利用相同的方式来开展生命教育,统一对学生进行指导,往往很难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另外,部分教师习惯于要求学生根据某些固有的流程和模式来进行学习,虽然设置了一些生命教育学习任务,但只是要求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并未根据实际情况来对他们进行相应的指导,这会使班级中的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融入自身写作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风格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精华所在。只有融入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够赋予文章以生命之光彩,于一字一句中展现别样的艺术魅力。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而鲜活的生命,他们享受着生活的赐予,也将自我融入生活之中而产生别样的情感因素。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思考融入写作之中,让文章形成不同的写作风格,焕发不同的生命色彩。
三、基于“理解”的语文教学理念
         1.明晰趋于“理解”的语文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核心素养的养成和学生的生命成长密不可分。在基于“理解”、指向生命成长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设计的语文教学目标要具备全面性、逻辑性和延展性。全面性,指的是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习得语文核心知识和能力,彰显对生命和生活的观照,发挥语文学科涵养品性、奠基人生的作用。具体而言,就是要建立言语实践、思想熏染、文化传承、审美体验等交互融合的目标结构。逻辑性,指的是语文学科核心知识的建构生成要符合认知的内在逻辑,要尊重从感性到理性、从整体到部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认知规律。同时,语文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要遵照客观规律——以学生原有的语文经验为起点,以语文核心知识的建构为原点,进行思维训练、情感陶冶和审美体验,这是教学目标螺旋上升、有效达成的内在逻辑。延展性,指的是语文教学目标要为学生提供发展语文能力、延伸情感体验、促进生命成长的空间,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自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成为热爱母语、热爱生活的终身阅读者和优秀表达者。
         2.发挥结构的概括功能。
         对语文学科知识进行概括化的重构和整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构语文学科的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思维方式。“理解”其实就是对事物本质的探究。只要我们明白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就会以“理解”的态度,更加从容地面对和接受知识的挑战、成长的忧乐、生活的悲喜,这是“理解教育”指向生命整体的终极使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结构”为载体,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为基础,形成“结构化”的语文学科认知图式,发挥出“结构”的张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以“结构”为载体,以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为基础,形成“结构化”的语文学科认知图式,发挥出“结构”的张力,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思维方式。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师要改变写作的模式,加强生命教育的分层推进、优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享受生命教育的乐趣。
参考文献
[1]刘远平.聚焦“生命、生存、生活”升华初中语文教学课堂[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12):11-13.
[2]袁爱霞.初中语文教学生命教育的融入[J].家长,2019(33):132.
[3]唐明.安全生命价值——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课中渗透的意义[J].当代家庭教育,2019(32):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