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枝
福建省平和第六中学
摘要:在高中学习中,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课文文意,还能积累一些重要的文学知识,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作为高中语文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诵读教育,提升语文诵读课堂的效率,激发学生诵读的热情。
关键词:诵读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应用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诵读教学法的应用现状
现如今,许多语文老师都充分认识到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并且也有许多老师开展了具体的诵读教学,还有一部分老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总结诵读经验和资源,为有效的阅读提供助力。虽然如此,但是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和具体课程设置的限制,高中语文老师认为诵读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更何况高中是重要的阶段,学生的时间很宝贵,不容有一丝一毫的浪费,那么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被严重忽略,很多老师都是一带而过,并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诵读语文内容。某省区针对诵读教学法做了一项具体的调查,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中语文老师都对诵读教学法有一些了解,但是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是偶尔使用诵读教学法,还有一部分高中语文老师并不能采取有效的诵读教学法,这就为诵读教学带来了一些阻碍,很难提升诵读的效果。
(一)诵读方式单一,不能做到表演性、有感情的诵读
如果诵读方式保持在单一的状态,也很难提升诵读的效果。在当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老师采取的诵读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诵读模式单一,一般都是让学生齐声诵读,如果有些学生字音不准确,老师很难听出来,这样老师很难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这样学生就会一直利用错误的方式诵读文章,最终容易形成错误的思维理解方式,甚至在考试中失分。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只是装装样子,在集体诵读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发音,那么学生的诵读能力很难提升。其次,老师还可能会选择一些学习成绩较好或者表现得比较积极的学生诵读课文,这样课堂诵读的时间就被一些优秀的学生占据,而对于一些差生或者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诵读机会和时间流失了,长此以往,一些学生会失去诵读的信心和兴趣,这不仅影响课堂教学的公平性,而且不利于学生整体诵读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生的诵读时间比较少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笔者针对诵读教学开展了具体的调查:在许多学校的高中语文课堂上,诵读教学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着诵读水平的提升。其中最明显的问题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忽略了诵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留给学生诵读课文或者其他内容的时间很少,即使有诵读教学,老师也是在安排在预习和复习环节中,这样学生缺乏诵读锻炼的时间,也很难提升学生的诵读能力。除此之外,针对一些需要背诵的内容,例如,古诗词是高中必考的内容,学生需要背诵,文言文也是如此。那么有些老师只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背诵相关的古诗词和文言文。并没有让学生理解记忆,这就存在着狭隘性,学生会形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思维,不利于高中生全面地学习高中语文知识。同时,还有其他一些普遍的诵读教学问题,比如,老师不能为学生提供正确的诵读示范,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诵读技巧等。此外,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并且学生在早读时需要背诵的内容很多,像是文言文这种枯燥的内容,不可避免地会加重学生对诵读的抵触情绪,长此以往,学生的诵读兴趣会降低。
二、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高中语文老师要树立正确的诵读教学意识
高中语文老师树立正确的诵读教学意识是有效开展诵读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据教学经验总结,在诵读教学中,高中语文老师首先要革新传统的诵读教学意识,树立全新的诵读教学意识,在新诵读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具体的诵读教学活动。另外,改进诵读教学方法。高中语文老师可以将诵读和具体的语文教材内容、学生的需求等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诵读教学方法,并且在深入理解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制订明确的诵读目标,实现有效诵读。
(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诵读教学情境
高中诵读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诵读情境。例如,在学习高中古诗杜甫的《登高》时,老师首先要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配备《登高》中呈现的意象,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片,并且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诵读者的抑扬顿挫之情,更好地感受诗人表达出的愁苦之情。再者,在学习高中《林黛玉进贾府》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应的电视内容,这样可以刺激学生的内心。
(三)要发挥学生的乐读主体性
在高中语文诵读教学中,老师需要改变传统单一的诵读教学方法,为学生设立相应的诵读任务,并且还可以通过诵读比赛活动等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乐趣。同时,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老师要鼓励学生诵读,增加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还要为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鼓励学生广泛阅读。
(四)利用表演性诵读法,提高诵读教学效果
表演性诵读法指的是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表演元素,开展具体的表演,让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本知识。培养学生表演性诵读能力需要一个培养过程。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在开设表演性诵读课时,老师首先做示范,在诵读过程中,聆听老师诵读的节奏和语调,这样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向老师的诵读方向靠拢,提升诵读的影响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学习高中语文文言文《陈情表》时,老师可以利用比较复杂的心情来诵读,并且配合面部表情,感受作者想表达的复杂情感。除此之外,通过表演性诵读,学生可以积累文学精华,可以应用在日后的作文写作中,为作文增加润色。
结束语
综上述,诵读在学习中无处不在,语文学习离不开诵读教学,高中语文的诵读更加重要,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比如,在学习某篇课文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诵读,通过诵读解决一些生字生词,做好课前预习工作。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相关的内容,这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知识的难度。此外,诵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学生在诵读课文过程中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高中语文老师需要深刻理解诵读教学的作用,并且采取科学的诵读教学策略,助力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朱鑫鑫.??考试周刊.?2015(87)
[2]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曹填芳.??新课程(下).?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