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莹颖
(乐山艺术实验学校 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综合性学习,这部分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形式多样、多变的操作让老师们越加重视。综合性学习是集听、说、读、写等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结合的一种重要素养载体,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要。随着课型的探索发展老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上经验愈加丰富,但同时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本文是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中显现出问题的探讨和给出的几项对策。
【关键词】综合性学习 初中 课程特点 对策
初中语文中“综合性学习”不像课文有诸多限制,是基础教育改革理念在学科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体现。理论模型由建构主义、多重智力学说及实用主义整合而成。学生除积累基础知识、训练表达外,更需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广大一线教师思想上已重视,但新课程、新形式,广阔体系,老师们时常觉得易讲难透。如何快速把握要点,高效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当务之急。
实践后认为:首先正确理解综合性学习特点:
一、综合性。听、说、读、写和讲最大限度地糅合于其中,每种方式要求不同,通过用同一专题将各种方式与课堂知识进行衔接、学科间有效勾连,使语文与生活、实践和认知融为一体。
二、实践性。综合性学习中实践是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强学业生语文实践能力”与“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回归到日常生活背景下,在语文素养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三、自主性与合作性结合。综合性学习以启发为主。学生需跨学课、跨领域前,把两者与实践活动和书本学习有机整合起来的过程中,充分尊重“生本课堂”理念,激发学生主人翁意识。一方面,个体自主进行探究,提升自身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实践过程中学生自主选择伙伴,与伙伴通过思想交流-碰撞—融合后团结协作,达到个体自主性与整体合作性相结合。
综合性学习教学过程中忽视点:
一、活动前,缺乏有效指导。
综合性活动在教材上虽每次有活动主题、参考方案,但没有操作性强的过程计划。初中生处于求知旺盛阶段,知识结构不完善,不具备判断能力。大量信息中很难筛出有价值资料更不说结论了。
单纯追求学习自主,缺少过程指导,那也只能流于形式。例: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互联网时代”中,尽管教材提供三种活动方向,但有些条件受限、一些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学生小组去研究“电子阅读”使用哪种电子产品更好。得出阅读器对视力的影响,直接影响了阅读时间的长短和阅读量的大小。这种综合性研究简直就是本末倒置 。
这样的课大而空,语文成了可有可无的配角。课上热热闹闹,课中稀里糊涂,下课之后一无所得。这时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对学生“主导地位”的理解。不是一味地强调“生本”课堂,而淡忘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此时,教师做到课题细化,或对方案做必要的调整,那整体实施的效果要理想得多。
二、活动中,未足够调动学生参与度
综合性学习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每个在综合性学习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不同程度、不同特点的同学而言,既能展示特长,又可以增强自己的学识和胆识。综合性活动本身特性是灵活、开放的。综合性活动中老师常采用的是小组合作。分组先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后,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利于展开活动时各展所长。同时每组,明确分工、确立责任人、保证全员参与。缺少老师督促时,学生常出现敷衍了事、直接不做准备的情况,因此难以保证活动质量。学生遇到困难、知识不足、合作不畅或只有三分钟的热度等情况都会出现虎头蛇尾的结果。
三、重“效果”,轻准备与巩固
教师很多时候关注主要集中在课堂效果。但课前准备、资料收集与探究阶段不够重视。
确定主题后师生们;去图书馆、上网查资料,剪贴后简单拼凑组合了事或接下现成的算自己的活动成果。这”复制品”实质上已经失去了综合性学习的意义。
对策:
一、坚持姓“语”
首先,找到不同学科间契合点。如:语文与历史的契合点有成语故事、史料文献、文化习俗等;语文和地理生物的契合点可从人文特点、方言和生态系统等切入;物理、数学等逻辑严密的学科,逻辑推理则是语文学习中说明文中最佳示例。语言归纳概括、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上更能够训练逻辑思维;语文的人文性同政治中的道德 、自我修养有共同之处。
其次,不应只局限于教材,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关注身边资源,找准契合点,适时地开展活动。综合性学习综合性从属于语文之下,无论延伸到哪一领域,最终落脚点应回归“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学科累加而是从语文学科目标、特点性质出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和品味。
综上所述,找“契合点”是学科间整合的前提和提升综合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的关键。但不能本末倒置,必须一切从语文性质特点出发。
二、树立“学生”意识,关注内心需求
实践过程中课堂条件限制,学生动起来的非常少。“学生意识”是指关注学生发展,注重联系生活经验,进而培养兴趣。学生以象形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好奇心强、渴望得到认同、爱表现。教师应让学生多展示自我,活动中思考并发掘自我才能让学生有所悟。同时培养与他人协作精神。
教学策略设计时的注意:
(1)尊重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事物上会乐此不疲投入时间与精力。为尽力调动关注度和效率,考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入手,力求内容与年纪特点契合。
(2)贴近生活。13-15岁未经历太多选材应摒弃过于“高大上”内容,从日常生活入手更容易引起注意。“生活化”外延宽泛,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都是学生的生活构成,更易有代入感。
三、注意学生反馈,给予及时有效指导
综合性学习中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索和自我创造极宝贵。但学生多有惰性,自我衡量不充分、不客观。过程中老师督促、自主评价的构建极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所以除教师的评价之外,要让学生多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尊重学习主体、重视学习过程、关注情感态度和表现等为原则;着眼学生优点,看进步;关注过程中确定的目标、实施中突破性的思维方法等为着重点。构建良好的综合性学习教学中的有效评价机制。制定时遵循评价指标的原则有:
(1)以激励、肯定评价为主。
(2)重视过程评价并与结果评价有机地结合。
(3)评价方式多元化,力求评价更真全面。
(4)注重个体与整体相结合评价。
(5)评价的内容要细致、具体、全面。
“综合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地位非同一般。活动效果关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高度重视。“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既是学生结合书本、融入社会、感受自然与人文的机会,也是学生消化“难题”的好方式。所以,当开展实践前,教师须作好充分预设与准备,使活动做成有目的、有步骤、有措施,并让在知识转化方面取得相应成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课前充分准备,课中有效指导,并不断探索、反思和创新教学方法。综合性学习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资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浅议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