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景式教学的有效性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梁秀蓉
[导读] 在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

         梁秀蓉
         南宁市江南区翠湖路小学,广西 南宁市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有效的情景可以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目标高效达成;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给人以美的享受,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情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各种教学信息手段辅助,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在情景中获得与文本有效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  情景  生活经验   现代信息技术
         在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教师上课语言过于直白,那么学生听课表现平淡,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也无激情听课,没有情感激发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而当激情和真情一起才会在师生间产生一种互相感染的效应,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出了语文教学应重视熏陶感染。
         而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人以美的享受,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化远为近,化粗糙为精细,促进学生思维,产生共鸣,促使课堂目标高效达成?。情景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融入汤中:知识需要融入情景中,才能显示于活力与美感。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材的不同内容等具体情况和条件灵活运用,创造出适合学生,而富有感情的教学情境。情景创设的条件:有情有景,以情为纽带,以景为依托,做到完美结合。在实践中总结出情景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涅说“语文教学的外延等于生活,”。因此我们课堂的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以生活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背景和桥梁,是学生学会学习根本。教师要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通过创设情景连接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宝藏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获得全新的认识,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教学歌》中的一个环节。看图学习生字,教师出示图,问: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太阳、闹钟、小鸟。教师一次贴出卡片,请生认读。 教师小结:太阳公公露出了笑脸,小鸟在欢快地唱歌,闹钟滴滴答答的催人早起。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时候,你会干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依次出示词卡:穿衣、下床。教师请学生认读。教师接着问,起床后,你会做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依次贴出词卡刷牙、洗脸、吃早餐。又如张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七律长征》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音频文件,让同学们了解长征当时的背景,同学们看了之后,都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在恶劣的环境下,长征非常的艰难,当时没吃、没穿,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比起来,学生体会长征的艰难就容易了,拉近与课文情感的距离。有效的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景,会使学生觉得新奇有趣,能让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培增。
         二.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使人身临其境。
         “百闻不如一见”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语文教师也应当重视对教具、实物的演示和运用,这样不但省时、省力,而且学生学起来也轻松。莫老师在展示课中执教的《菜园里》时,她就提来了一篮子的蔬菜,让学生逐一辨认,学生就仿佛来到啦菜园里一样,各个兴趣盎然,积极性都非常的高。

通过时实物展示还没熟透的南瓜,很好的解释课文中为什么南瓜越老皮越黄的原因。相比课文中出示的图片,学生对事物更感兴趣,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率。又如张老师创设情境,化难为易。如在理解诗中第二联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五岭山脉、乌蒙山的图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五岭山脉、乌蒙山的特点,进而理解“逶迤”、“磅礴”的意思,再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红军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借助图画、音频、视频渲染情景。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深度融合,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对于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年代比较远的来说,一些从未见到的东西,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资源,通过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些图画面前,学生看的清楚,视频中学生感受得真切,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无形中就拉近了,情感的体验尤为深刻。张老师运用图片展示,很好的让学生理解了课文中难理解的词,像“逶迤”,“磅礴”的意思。整首诗在生动情境下的教学,把诗句理解形象化、故事化,避免了就字词枯燥乏味的独立分析讲解,非常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学习兴趣高,思维活跃。蒋老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是运用视频情境再现,学生理解了何为“壮士” 。借助图画、音频、视频渲染情景,拓宽了整个课堂空间,也拓宽了课堂的深度与广度。
         (二)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可以催生人的联想和想象,陶冶人的情操,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提高神经的兴奋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播放与题材相关的音乐,可以起到渲染情景的作用。梁老师教学的《月光曲》中,钢琴曲时而缓时而急,调动学生的听觉器官,使学生在这种音乐氛围中,体验到贝多芬的音乐是多么的优美动人,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和情感的体验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在运用的过程中也有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地方:
         一、情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脱节。任何情境的创设都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否则所创设的情境充其量只不过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华而不实的“点缀”和“摆设”罢了。像张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播放了视频,故事描述了红军长征的过程。学生很喜欢,但到了谈感受时,学生谈的很少。我反思着:情景创设是为教学内容服务,它是学生链接情感的纽带,因此,情境创设不能当作一种时髦,要把握针对性、实效性原则。这就需要教师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结合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标,适当、合理的采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让情境为教学内容服务,要明确多媒体只能充当教学的辅助功能,应把握“度”的要求,警惕“失度”的误区,用的目的是为了服务于教学,有利于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情景运用避免喧宾夺主。
         在情景识字中,一位教师运用图片展示动物图片:雄鹰、雁群、 锦鸡、百灵、黄鹂、老虎、熊猫,图下面配了一行小字,教师请认识这些动物的名称说出他们的名字。案例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创设动物安详地生活在森林的画面,动物图片虽大,但文字却过小。教师设法通过图片创设人类与动物相互依存的情景,并认识动物,认识相关的汉字。但学生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鲜艳与放大了的图片上面,无暇顾及下面的小字,这对集中力识字有一定的影响。我的反思是:这些动物大部分是学生熟悉的,还不如让学生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动物朋友,随文识字。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以高涨的热情进入学习。好的开始能够吸引学生,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创设情境案例实际就是一节课的“眼”,这个“眼”就是亮点能够带动学生迈向成功!创设情境不能只图表面上的热闹,也不能干扰和弱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学生思维的发展,不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展开都需要渲染情境,也不是所有的情境创设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利,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讲解。我们不能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任何情境都不能游离于教学之外,更不能是虚拟的,如果追求表面形式,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