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吴敏
[导读] 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吴敏
         彭州市延秀小学 ,四川 彭州 611930
         摘要: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促使学生能自主探索呢?创设最佳的问题情景是一项重要措施。创设问题情景,力求体现“五性”:障碍性、趣味性、开放性、实践性、可延性。这样才最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与模仿,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自主探索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可见创设好适宜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激发求知需要,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措施’。
一、创设阻碍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勇于探索
         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考虑,结合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具有障碍性的问题情景,造成学生的认识冲突,内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产生不足之感和探求之心,力求实现心理平衡。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不平衡---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平衡”的学习过程中去。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从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先创设一个商店的商品部,出示一些商品(商品都是文具品)和它们的单价,让学生进行购物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读出商品的标价,于是我在轻松愉快的情景中,向学生提出:"这些数有什特征?这些数又叫什么数?"等问题,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这是学习小数已成为学生自生需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支持下,自主能动的探索,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当学生学会小数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小数点右边的数和小数点左边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不一样?"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不断提出智力挑战,激起相应的情绪,主动探索,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二、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乐于自主探索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智力水平等因素,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情,食物 ,事实入手,采用猜谜,讲故事 ,游戏 竞赛等开展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便于产生疑问,激发探索欲望,乐于发现,自主探索。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师: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1师:老师这儿有两把数字卡片。请你任意从左边的卡片中抽出一张放入右边的一堆,我都能准确把它找出来,不信我们试试看。(老师闭上眼睛,学生按要求从左边抽出一张卡片,放入右边的卡片中,重复几次,老师都准确无误地把它找出来)在学生非常惊奇时,老师问:你们想知道这里面的奥秘吗?学生异口同声:想。老师举起左边的卡片说:其实左边的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能被3整除,老师并不是魔术师,而是根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把它找出来的。生禁不住问:能被3整除的数究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探究“能被3整除的特征”伴随学生自身的情感成为他们自主探索的需要。


         三、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善于自主探索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去思考,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有利于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解答开放性问题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经验和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见解。因此,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可以为不同的学生留下不同的思维空间,使得智力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也能着手解决问题,品尝成功的喜悦;而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让学生对于智力水平较好的学生来说。也有充分施展他们才华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时,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7/8,从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生:(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8/7;(2)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1/7;(3)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1/8;(4)男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的8/15;(5)女生人数是男女生总人数的7/15;(6)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总人数的1/15…… 创设这样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情景,可以使学生进行多方位联想,自觉地追索尽可能多的解题途径,为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善于自主地进行探索。
四、创设实践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做”中自主探索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指出: “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时,如果仅靠听和看最多能吸收30%的新知识,如果做的话,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营造具有实践操作性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在“做”中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中“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关系”时,我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带着问题动手操作:
         (1)、使活动角变大,边是不是也变长?
         (2)、使活动角变小,边是不是也变短?
         (3)、用剪刀把角两边剪短,角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结论: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的长度没关系。他们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索规律,突破难点,掌握知识,自主学习,培养了创新能力。
         五、创设可延性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勤于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是解决问题,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阵地,但对于当今教育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因此,在每节课或每段知识结束时,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可以为以后的课蒙上一层神秘面纱,为学生自主探索提供一些可需素材,使学生不管是课前、课后,自始自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提出问题:能被9整除的数是不是也有什么特征呢?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提出哥德巴赫猜想,让学生感觉其中的奥秘无穷,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注意了问题情景的可延性,也就能很好的引得学生主动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勤于自主探索。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创设最佳问题情景,就最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