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琪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省台州市 318020
【摘要】:微信是近年来互联网平台发展的代表性产物,微信也成为学生们课余交流的主要工具。与其屡禁不止不如顺势而为,尝试将微信引入教学,探索在“互联网+”背景下习作教学的新模式。本文基于微信功能,探究如何借助微信群、公众号等,让微信功能最大化为习作教学服务。
【关键词】:微信 互联网+ 习作教学
网络的信息资源,从天文到地理,从深水到太空,包罗万象,无奇不有,其中微信使用在学生生活中最为普及。当我们看着孩子在微信聊天时的无拘无束,看着孩子浏览微信公众号时的眉飞色舞,看着孩子书写朋友圈时的投入时,如何巧用微信,提高孩子的习作我做了几点探索。
一、“微”调查了解学生情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互助与交流的机会”,利用微信进行习作教学的方式应运而生。笔者认为要想提高孩子的习作,首先必须了解他们的习作心理,为此,我通过创建“麦克表单”,发布在微信群,开展了问卷调查,开始了习作教学的第一步。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整合,反映出如下问题:1、部分学生谈习作色变,因为缺少表达的锻炼,生活中无事例可写,常常达不到习作要求的字数。2、多数同学为完成任务而习作,认为无人欣赏没有交流平台,导致兴趣薄弱。3、习作素材积累较少,缺少好作品的引领。4、写作一遍过,不做二次修改订正,文章得不到打磨。
二、“微”优势取长补短
微信和习作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基于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微信习作与传统作文教学取长补短。
(一)随时随地记录生活
有时候我们心中有话要说,等时间过了,等情绪过了,那份灵感或许也消失了,微信正满足了他们这一需求。写作正是一种表达,当孩子心中有话要说的时候,他可以即刻在微信中言说,提高了表达的频率。
(二)即刻交流展示风采
当孩子的文字形成电子文稿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可以出现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就马上被好友欣赏可以进行评价探讨,也可以品评他人的文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三)共享佳作激发兴趣
作品写出来,如果没有读者的解读、欣赏难以激发写作兴致。在微信里,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孩子们会尽量思考自己所说的话题是不是能够吸引大家聊天的兴趣,思考自己的语言是不是能够引起大家的赞叹,他们会反复读作品修改文章,希望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 这个过程也达到了写作时用心选材和字词句的反复琢磨的效果,有助于提升习作质量。
二、“微”积累丰富习作内容?
根据微信的优势,帮助学生积累素材,让孩子们畅所欲言。叶圣陶先生也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
(一)微信齐讨论
通过手机微信群聊功能,在随时随地可表达的同时,教师可以加以引导使发言更有质量。比如发布简单的美词佳句与生讨论,积累习作素材。以习作为目的展开微信群聊,班级约定每周五晚上6:30—7:30在微信群开展习作讨论。
以统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猜猜他是谁》为例,笔者通过微信群里展示了一些人物描写的词语:
描写人物外貌
刺猬头 苹果脸 丹凤眼 高鼻梁 招风耳 樱桃嘴
白里透红 一脸稚气 眉清目秀 刘海齐眉 明眸皓齿 虎背熊腰
描写人物神态
面不改色 一本正经 嘻皮笑脸 若有所思 六神无主 呆若木鸡
愁眉苦脸 没精打采 得意扬扬 神采奕奕 炯炯有神 眉飞色舞
描写人物性格
胆小 幽默 开朗 耿直 稳重 内向
沉默寡言 鬼灵精怪 活发可爱 乖巧懂事 文静内敛 调皮捣蛋
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对人物外貌、神态、性格描写有了大致的印象,让学生试着用上这些词语写句子,这样就有了一小段的人物外貌和性格的描写,不限字数,不限格式,写出自己熟悉的人和事。10分钟内让同学们利用微信群拍照传图、文字功能发到微信群。接着我选取一篇关于班级学生的描写,让学生猜猜对应的人物。如:
他,是一个活泼开朗、帅气十足的男孩,身高一米四左右,留着一头乌黑的毛寸头;浓浓的眉毛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鼻梁上架着一副蓝色的眼镜,眉宇间总是透着若有所思的神情;不过一笑就会露出两颗大门牙。
通过微信群交流,总结写人物的要抓关键、抓特点之后,抓住人物有特点的语言、动作、神态和性格,将人物描写到位,通读之后再次修改所写内容。之后选取优秀的片段放到公众号里,让班级的学生去留言猜想,这样寓教于乐的模式,同学们也乐此不彼,学生也积累了关于这一块内容的素材。
(二)积累巧仿照
微信阅读已是大趋势,每周一个主题如“母爱”、“游记”、“节日”......本周以母爱为主题,让学生提供自己查找的优秀文章,筛选后发布到公众号号。学生通过关注公众号阅读文章,摘录好词佳句,以上传摘记内容打卡的方式形成积累的好习惯。通过范文引路,学生无形地习惯了一些写作的模式,写作的方法在不断得到加强。结合课堂教学,根据自己摘记的内容进行仿写,选取好的发布在公众号,并评选出“优秀小作者”。
三、分层次“微”推荐
同样,不同基础的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不同的,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培养他们对文章的喜爱。所以,我利用微信平台的发布功能,每周进行“佳作共赏”活动。基础薄弱的学生在写作上存在困难,但是他们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的美文。所以我利用班级公众号,每周选取2-3位同学来推荐文章,让这些学生通过录音、视频诵读、短文推荐等形式,展示自己所摘抄的美文。其他学生通过留言评论方式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美文共享、讨论,帮助学生在获得认可、受到鼓励的同时,锻炼其他学生的文字表达,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是活动的主体的效果。同时,评选出“优秀推荐之星”,“优秀点评之星”。
对于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在写的优美文字可以用来为其他学生提供习作思路的。通过展示他们的文章,一方面肯定了他们的成果,激发他们习作的欲望,更好地习作;另一方面也为其他孩子提供了一种习作的思路。
四、“微”评价激发习作兴趣
习作的评价对习作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的习作评价往往只有老师的参与,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教师的评价占据了学生习作的很大比重,这显得评价主体单一。有了微信平台,老师、同学、家长可以共同参与学生的习作,作品发到微信群,师生可以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提出修改意见对文字进行评价。文章发布在公众号并经过分享转发,家长、其他师生可以通过留言功能发表读后感。通过相互点评,交流心得,发现优点,指出缺点,相互改正,共同提高,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也是一种写作练习,让学生得到语言文字表达上的锻炼,取长补短。家长可通过转发、点赞等方式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们写作的热情。
五、结语
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互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思维模式、学习形式都因为信息技术的加盟而丰富多彩起来。网络的飞速发展,也为小学习作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平台。
【参考文献】
[1]郭惠敏.基于“微信”平台的“微作文”教学[J].中小学电教, 2015(Z1):97-100.
[2] 陈灵群.“微信”平台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J].内蒙古教育, 2015(27).
[3] 宋浩然.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微互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 2016.
[4] 林瑜.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探索[J].福建教育研究, 2015(9):60-61.
[5] 谭红云.微信公众平台在传播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5,31:201-202.
[6] 李少波.基于微信朋友圈的中小学生作文教学探析[J].新丝路旬刊, 2016(10):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