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展的评价标准与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黄伟
[导读] 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道法课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黄伟
         湖北省利川市建南镇民族初级中学   445400
         摘要:课程教育改革对初中道法课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展的评价标准的明确,顺应了课程教育改革,利于提升初中道法课堂教育的科学性,优化教育效果,构建初中道法教育的高校课堂。
         关键词:评价标准;道法课堂;初中教学;策略探讨
         引言:
         提升初中课堂教育的效率与科学性一直是教师进行课程研究的重点,近年来,各种情景教学方式的提出,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凭借自身的科学性,对构建高效道法课堂做出了重要贡献。下面笔者将浅析在初中道法课堂教学中的相关评价标准,以供参考。
         一、明确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展的评价标准的重要性
         建立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有利于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考评,督促其进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但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评价通常通过考试进行,将考试分数看作评价学生能力的主要指标。这样,不仅会造成学生发展不全面,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无法学以致用,无法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长此以往,阻碍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而科学评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开展的具体评价方式
         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进行评价,建设科学评价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建立相对应的学习评价方案,争取从学习的全过程与不同时间地点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具体评价,同时也结合学生对教师以及学习内容的的反馈,建立相应的教师评价档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建立课堂评价档案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点,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最终学习效果的好坏。建立课堂评价方案,具体要求老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例如听课的认真程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与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课堂表现在学生综合评价中的占比,促使学生提升对日常学习的重视程度,促进教育回归“学”的本质,在校园内、班级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端正校风。
         (二)建立自主学习评价档案
    自主学习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新知识进行预习,可以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了解程度,当教师进行系统讲解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归纳的重点、难点等对知识点有重点性的进行二次学习;在课后进行复习,也有利于延缓知识的遗忘过程,增强对知识的整体把握[2]。针对学生的预习与复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建立自主学习档案,学生可以根据每日自主学习的具体内容进行记录,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进行评价。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档案
    学习不是个体行为,如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注重团体合作的作用,可能会造成自身信息的闭塞,同时当他们遇到问题时,也不能进行协作解决,这会阻碍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针对于此,教师应在科学评价体系中建立小组合作档案。

将全班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等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并在每组中选任一位组长,由组长负责记录组内成员在小组合作中的具体表现。
         (四)建立阶段测试评价档案
         学习成绩评价方式虽然单一,但是它对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把握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提升学习成绩评价的科学性与客观性,教师应建立阶段测试方案。教师可以在不同的学习内容结束以后,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评。不仅可以考察对于本阶段学习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针对学习效果改进自身的教育方式,推动教学质量的改进。
         三、改善初中道德与法治常态课的相关策略
         (一)典型素材的选择
    在选择素材时我们应坚持严谨、精准的原则,提升所选素材的精准性。例如,在学习企业的经营的相关知识时,假设教师有两个案例可选,一个是海尔集团的发展,一个是某不知名公司的经营发展,这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备选案例的知名度以及与教授知识的贴合度等,经过比较我们可以轻易得出海尔公司不论从发展历史,发展典型性还是知名度等方面都比某不知名公司更适宜作为教学的典型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对课本的知识框架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了解教学目标与重点,这样才会选出与教学目标相契合的典型案例,通过这一个案例带动教授知识的融汇贯通。带领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案例分析过程中做到到所学知识的整体把握,增强知识连贯性,形成清晰、完整的知识脉络,优化学习效果。
         (二)问题顺序的设计
    注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推动问题顺序设置的科学化、合理化,问题顺序的设计对互动效果、教学效果产生了巨大影响[3]。例如,在学习“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相关知识时,教师应根据知识学习的深入过程,依层次设立不同问题。第一可以询问学生对于创新的理解;第二可以询问学生对创新作用的认识;第三询问学生对于创新与民族发展间内在联系的认识。通过这三个问题逐步深入,引领学生按照课本知识的发展过程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这些问题设置科学,有利于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经典案例间的逻辑联系,在加强案例理解的同时增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三)教课方式的选择
    教师应采用情景式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利用代入式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添加图片、音乐、影片等,推动学生利用多种感官方式进行学习,激发大脑皮层的活跃性,增强学习与记忆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正确认识诱惑”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播放贪官落马的纪录片,将不能正确抵御诱惑的后果利用影像直观的呈现给学生,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这中直观的体验有利于深化他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四、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常态课的开展对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其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我们应利用多种方式推动其科学化、合理化,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相应的科学规律,循序渐进,在教师、学生的双向推动下,提升初中道法教育的质量,构建高效的道法教育课堂。
         参考文献
[1]任娜.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应用[J]. 新校园(阅读), 2018(1):114-114.
[2]孙贞丽. 新课标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No.632(12):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