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飞
黑龙江省海伦市第四中学 黑龙江省 海伦市 152300
摘要: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教学的重要助力,给教学模式的完善提供了关键契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以及学生自身能力的限制等因素,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不理想的情况,而通过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初中数学;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快速地呈现出教学知识,从而降低课堂教学的消耗,而且也可以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呈现到课堂上来,提升课堂教学的多样性,从而有效地开发出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但是现如今,初中数学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还暂留在展示教学内容的层面上,对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探索,不断地展开教学实践,从而获得更加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没有兴趣,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项枯燥乏味的工作,取得的质量自然也不理想。而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去刺激学生,使学生产生充足的学习兴趣,从而拉近学生与课堂之间的距离,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
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这一节内容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几张图像,上面呈现出了几张单元楼的景象,之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小航刚刚进入一家建筑公司去实习,公司交给他一项任务,让小航去设计某个小区内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并且要保证后面那栋楼的每一个楼层的采光都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小航可以怎么设计两栋楼之间的距离?”并且使用多媒体设备进一步呈现出相关的几何图示,引起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带着求知的欲望参与到接下来的知识构建中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引导探究,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在过去的教学中,受到教师教学观念以及教学资源等的限制,教师一般是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直接让学生记忆结论,却经常会忽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在无形当中降低了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以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期待。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使用,则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呈现信息上的作用,让学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加深学生的印象。
比如,在教学“二次函数y=a(x-h)2+k的图像和性质”这一节内容时,笔者首先利用几何画板向学生展示了y=a(x-h)2+k的图像,让学生从视觉上产生直观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函数y=a(x-h)2+k当中的系数赋予不同的值,让学生可以对各个值下的函数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信息技术在生成知识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比起直接灌输给学生静态的结论,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获取动态的知识形成过程,更有助于学生数学理解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充满探究的氛围,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扩大学生的视野。
三、扩展课堂,锻炼学生迁移能力
我们正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了解的信息已经不仅仅被局限在教材上了,而是需要学生掌握更多教材之外的数学文化,从而使学生的成长能够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使用信息技术来扩展课堂,向学生展示更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数学文化,让学生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形成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用开放、包容的目光去接受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比如,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这一节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到数据分析当中所蕴含着的丰富数学观念,笔者首先利用大屏幕为学生展示了一组数据,上面记录了本校某个班级学生每月阅读书籍的数量信息,并且在表格上展示了各种数据的分析情况,让学生在掌握众数和中位数的基础之上,去了解缺失值、四分位数、峰态等更多的数据概念,扩展学生的视野。之后,笔者还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了数据处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情景,让学生了解数据处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加快捷的得到所需数据,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可以有效地优化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让学生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到知识,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从而带给学生深刻的数学学习印象。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上,掌握更多有助于学生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构建更加开放、信息化的数学课堂,提高学生知识学习的效率,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曲歌.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闫霞霞.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数学差异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