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及疏导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2期   作者:骆军花
[导读]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逐渐提高

         骆军花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横岗保安学校    518115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也逐渐提高。与此同时,越来越的人群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心理健康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重点。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工作、事业以及家庭均与心理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学校逐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其能成长为德才兼备、品质优秀的健全人才。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以及疏导策略。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各个中学中积极展开,其更是成为核心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学生是我国一个较为庞大的社会群体,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由于受到学习考试的压力以及学习的困扰,大多数中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被多种心理问题所困扰,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厌学、紧张以及焦虑等情绪,部分情况较为严重的学生甚至出现自杀、抑郁等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学校以及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对学生展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指导。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
(一)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中存在的风气败坏、社会道德价值扭曲等,让人们对一些违反道德行为逐渐习惯,甚至习以为常、崇拜金钱。中学生由于正处于成长发育的阶段,学生的自制力以及意志力比较薄弱,学生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当学生面对这些复杂的社会因素时,学生很难辨别是非、把控自己,最终学生的心灵受到影响并产生错误的认知[1]。
(二)学校因素
         由于中学生对一些新鲜的事物十分敏感,且学生喜欢标新立异、看待问题比价偏激等。当教师无法正确认识到这一因素的时候,极易使用单一的打压、家长沟通等方法,导致学生对教师、家长、学校的行为产生逆反心理。
(三)家庭因素
         家长作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首位教师,家长的道德品质以及言行举止都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家长由于工作繁忙等因素,忽视学生的家庭教育工作,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而部分家庭则对学生百般呵护、娇生惯养,一旦学生遇到些许挫折或者困难的时候,便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四)学生自身因素
         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过程中以及人际交往时,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压力,对学生的成长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致使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甚至感觉到心灰意冷的情况,最终学生的自信心逐渐下降,并诱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2] 。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疏导策略
(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首先,学校需要结合实际状况以及先进的知识技术,设立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可以初步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内容。教师对学生展开的心理教育课程中,其包括知识理论和实践活动。其次,学校需要针对性的展开心理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级的中学生展开合理的疏导工作,促使学校内整体的中学生通过知识,可以成长为自立自强、积极向上的人才。中学教师可以定期开设心理课程,每周在班级进行问题分析,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建议,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每节课都设置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话题,如“朋友”“家庭”“成长”等,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为其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二)设立心理咨询机构
         学校需要组织专业的心理教师,建力校内的心理咨询室,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在新生入校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入学调查,并将获得的学生心理档案妥善保管[3]。对于部分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对其进行耐心、认真的关怀、帮助以及开导,有效阻止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恶化。此外,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愿加入咨询团队中,使学生帮助更多的同辈学生解决问题,使其共同跨越心理上的难关以及困扰,促使学生可以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取得家长配合
         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以及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引导人员,二者需要通过相互配合、和教师合作,才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家长需要多了解、学习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展开思想沟通以及心理交流,显著消除家长和学生之间存在的隔阂以及距离感,不仅可以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且,家长需要充分认识到以人为镜的含义,通过严格要求自身的实际行为,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使学生可以在耳读目染中潜移默化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父母还需要从情感以及心理上充分尊重学生,对给予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提升学生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怎样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4]。
(四)开通网络疏导渠道
    学校可以开通网络心理疏导通道,利用校园网或者是成立QQ群,对学生们展开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心理咨询。学校也可以邀请心理学专家,让学生匿名在网上说出自己的苦恼,参与对于某一话题的讨论,从而解决学生的心里问题,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不去想一些负能量的话题。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网络,在线上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们分享心理知识书籍,使学生在课后也能够自主阅读良好书籍,疏导学生的心理情绪。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由繁杂的工作,处于全面重视素质教育以及综合素质型人才的时代中,学校以及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重点之一,对其展开不断地探索、分析,充分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人才之一,只有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基础上,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对学生存在的困扰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培育更多合格的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曲文佩.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分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17):89-90.
[2]郑敦年,冉超平.对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策略的思考[J].教师,2020(25):108.
[3]尹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J].考试周刊,2020(78):21-22.
[4]夏友奎,彭文波,石长林.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8):58-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