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对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影响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罗珍玲
[导读] 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
        罗珍玲
        广东省云浮市第二小学  527300
        摘要: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理念、内容、方法、形式、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探索和研究,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校教育规律,全方位加强国学教育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渗透和融合。本文主要探究了国学教育对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国学教育;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教育
引言
        小学年龄段儿童心理的最明显特征是从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而习惯是由于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这其实也就是考究了心理潜意识对自身认知行为的指导。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研究方向,国学教育肩负的润德育人功能,应当是体现于在切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基础上,从认知的潜意识教育根本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
一、教材选用要慎重
        小学生的知识有限,又处在童年时期,缺乏批判思维,这就更需要切合学生年龄心智特点来选择国学教育的内容。选取国学中的精华开展国学教育,是我们做好国学教育的基础。即使是蒙学的读本,《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孰优孰劣,也是可以比较的。究竟如何在众多的经典国学典籍中选取可以教给小学生的题材或内容是十分重要的,要针对地区的教育特点,学校可以自主开发校本教材,要遵循这样三个原则:人文性、审美性和层次性;遵循着由易到难、螺旋上升的思路进行编排。尤为重要的一点是,体现层次性就意味着我们选在教材的文章或者内容是孩子们所感兴趣的、所喜欢的、所接受的。只有孩子喜欢、并且有能力接受才能达到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课程设置要合理
        教材的正确选择帮助学生们得到了知识,同时也是学生们养成良好学习行为的重要途径。实际生活中,很多课程的做法,常常将组成人心理的各种因素割裂开来。有些课程一味的强调认知,割裂了与情感、态度的统一的关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些课程一味强调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却忽略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以及学生情感的体验过程。我们的国学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就是,让国学课堂成为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学习过程,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也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上获得满足。而我们的国学教育课堂,不仅要教给学生国学知识,更多的是这些知识能够教会他们做人与做事,是习惯养成的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游戏、辩论等形式引入小学生的国学课堂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下,小学生的学习效果成倍增长。
三、氛围营造要切题
        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就是学校,而环境对于学生的潜意识思想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开始变化。营造具有浓厚国学气氛的校园环境,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促进国学在德育方面的作用。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利用学校各种宣传设施,大力宣传国学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如学校的网站宣传学校的国学活动。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每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对于学生而言,教室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到。一个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环境,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价值观的树立,促进道德习惯的形成,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良好行为养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师资培养要先行
        众所周知,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校本教研,国学教育成功与否和教师有很大关系。学校开展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校本研究,教师须先行一步。只有教师比学生先学一步,多读一点、多背一点,懂鉴赏方法,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学校应该用科研促教研的方式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化、专业化的国学研究道路,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国学教育的水平。我们必须要意识到,国学经典教育应该是一个细水长流,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
五、课堂实践要巧导
        在课堂实践中,国学的学习需要足够大的自我思考和表达空间。在国学课上,小学生学习的结果不应该仅限于知识的获得和认知水平的提升,更需要关注的是正确的人生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基础,使他们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针对这些要求,国学课所设计的活动,应该侧重于是能够让教育主体充分参与到其中的活动。从最基础的课堂活动开始,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中,同时促进小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增强。班级的国学活动,可以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锻炼学生自己主持,促进独立意识和处理紧急问题能力的提升。在国学课堂中开展“导问”方式,通过精心设计道德“问题”,引导学生提出各种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参与探索与分析,在学生“问”与“答”的过程中,国学内容深入小学生的内心。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思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其价值涵义。
六、总结
        国学教育在实质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学生在反复诵读国学经典和感悟其中的法则、道理的过程中,对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乃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树立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教材的慎重选用是国学教育在学科教育中开展的关键切入,课程的合理设置是模式铺开的正确版面,氛围的营造切题是成效渲染的重要烘托,师资的先行培养是成效卓然的保证,课堂的巧导实践是乐学的关键保证。小学国学教育的开展,要体现时代精神,要不断追求创新,切合学生年龄心智特征选材活用,才能真正使国学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涵远至渗于学习与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杜莎丽.基于国学经典的小学生养成教育的调查研究——以J市X小学为例[D].2018.
[2]袁嵘.国学经典教育对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探究[J].语文课内外,2020,(2):3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