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赏诗文韵,体悟人世情 ----高中语文课前3分钟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张 煜
[导读] “课前三分钟”是指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的时间,
        张煜
        呼和浩特市第四十中学 010030
        “课前三分钟”是指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的时间,通过演讲、朗诵、新闻播报、知识分享等形式开展的学生成为“主讲人”的语文教学途径,作为与课堂衔接的重要部分,它将构织出一个学生与学生之间乐学共进、老师与学生之间交流相长的多维学习空间,目的是引领学生增长知识、锻炼胆魄、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核心素养。
        一、关于人文情怀的理解和界定
        “人文”的核心命意是超越个体、种族、国家从人类整体甚至宇宙大全的角度思考世界,它是一种超越性思想观和价值观。“情怀”有心情、情感态度、胸襟、襟怀之意。
        关于“人文情怀”的理论依据或许可以追溯到西方的“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人本主义”是德国的费尔巴哈首先提出来的唯物主义哲学概念,该理论的核心观点中“人的成长”、“人的责任”,强调永远积极地寻求发展,追求“自我完善”,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人文主义提倡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以上“人本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也是本文人文情怀培养所追求的价值方向。
        
        人文情怀的培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重要部分,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是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基础,文化基础的奠定又强调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人文底蕴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理解、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等基本要点。
        综上所述,本文所探讨的“人文情怀”是在具备一定的人文积淀的基础上积极寻求自我成长,进而形成爱人、爱生活、爱国、爱世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课前三分钟的开展与学生人文情怀培养的联系
        1.鼓励学生积极查阅资料,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古诗文篇目丰富至极,而我们高中课本选入的篇目是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精挑细选的典范性篇目,学生需要将这些经典中的经典学深学透,掌握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方能更进一步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了解掌握的人文知识只靠教师的课堂讲解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下积极主动地去查阅相关知识,把自己认为有益于陶冶性情、提升修养的内容拿到课前三分钟与大家分享,久而久之,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便会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形成人文积淀,为人文情怀的培养奠定基础。比如,在学习《归去来兮辞》时,教师在课前就应当让学生去查阅资料,看看陶渊明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官场是怎样的,以及陶渊明为什么会产生与官场决裂的想法。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就能对这篇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等有更多的了解,课前三分钟让学生传递给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加深印象,同时培养了他们主动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习惯,唤醒了他们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
        2.深挖古诗文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古诗文作为人类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记录了无数文人墨客起起伏伏的人生路程,蕴含了他们或悲伤、或愉悦、或洒脱、或豪迈的丰富情感,反映了历史上的兴衰变迁,饱藏着人世间的喜怒哀乐。高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大量接触古诗文,领略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感受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和整体的社会环境,领会到作者所思所想及其想要传达的精神,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而高中语文教材中接触的古诗文篇目有限,很难满足学生拓展阅读的需要。所以,我们开辟课前三分钟的课外古诗文分享阵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让学生从古诗文的分享探讨中获得知识、修养德行、培养情怀。
        通过学习古诗文,学生可以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对话,进而了解和领会博大的文学精华,领悟文章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例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传达出一种非常强烈的爱国情感和不惧牺牲的勇敢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爱国应该成为每个人的底色。陆游的《示儿》身死依然念国,即使自己看不到,也要嘱咐自己的儿子在家祭的时候告诉自己山河统一的消息,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己受冻不足忧虑,但念天下百姓能得庇护而展欢颜,这便是仁者爱人的情怀。通过这些古诗文的分享学习,不仅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3.品析诗文独特情韵,推动学生提升能力培养情怀
        古诗文记录了先人的生活百态,展现了文人墨客的心路历程,蕴含了不同时代不同心灵感知自我和世界的独特情韵。课前三分钟的分享可以不局限于“一言堂”的讲述,应结合讲述的内容适时引导学生针对某些重要问题展开讨论。通过热烈的讨论,加上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的思辨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学生学会了通过一个点引出一条知识的线,进而扩展为一个学习的网。分享和讨论都需要发言,在讲与问、问与答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由第一次上台的手足无措、语无伦次,到后来的主动要求演讲,且口齿伶俐,潇洒从容,胆魄得以锻炼。实践证明,课前三分钟的分享过程可以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分享时间虽短,但多样化的题材内容和开展形式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真善美和假恶丑在这里激烈碰撞,一场场不露声色的人格教育课在这里悄然上演。在悲喜爱恨之中,在嬉笑怒骂之后,思想得以升华,灵魂得以净化,人格得以进一步完善。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累了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古诗文作为其中的精髓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在高中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抓住课前三分钟这个教学平台和阵地,打破常规课堂的局限和沉闷,打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维互动的学习方式,注入古诗文中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积淀文化知识,培养人文情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