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佩君
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逸夫小学
早在2016年,我阅读日本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了解到传统的讲授式课堂正在进行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我对学习共同体有了初体验。福州四小林莘校长和风细雨式的讲座,台湾李玉贵老师在我校的学共体工作坊,让我收获了更多有关学共体的操作方法。再后来,陈静静博士指导我们关注学情,从研究孩子的学习状况入手,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有发言权……
蓦然回首,“静悄悄的革命”伴随着我的课堂也已有四个年头了。
一、关注细节,营造安心的课堂
“理想的教育就是对教育人性的追求,是关注每个生命个体,从而珍视人的身体、心灵、精神及其浸透其中的品质。若学生在课堂上感到不安全,那会造成思维的阻碍。”
营造安心的课堂氛围,我从一个个细节入手。如先请大家温柔地叫出同学的名字(去姓),有一股兄弟姐妹的亲切劲儿,让内心变得柔软。接着,一步步引导学生安全、放心地打开心扉: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只要说出来就可以,不需要去揣摩老师的想法;当说不清或说不出时,鼓励他没想好也可以安心地说,往往越说能想得越清楚;如果真的不会,要诚实说出“我还没有想好”,不需要藏起来(这种情况鼓励同伴及时来“救火”)。
孩子发言声音轻了,其他同学要更安静地倾听,给发言人信心和鼓励;孩子重复同学的发言了,告诉他们“记住他人的观点,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从自己嘴中再说一次也很重要;孩子说的看法与文意相去甚远了,问清楚是怎么想的;听了同学的发言后,记得补圈补划,告诉他们目前已和大家一样能做对啦,是不是很快乐;孩子做错了,让听懂的同学帮忙指导……我不再居高临下,不再指手划脚,课堂氛围少了紧张和压抑,而代之是安心、踏实和快乐。
“身为老师,要先让学生自如地生活,有尊严地活着,再去谈爱上学习。”我时常以此告诫自己。
二、培养倾听,丰富自己的思想
“老师要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言,对每一个学生敞开心扉,与每个学生的思考或情感相互呼应、相互应答,即创造一种投球般的快感,赢得师生有效互动。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的交响乐曲,是一种新型的协同学习的伙伴关系。……我们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静悄悄的革命》)
倾听比发言更重要,通过倾听他人发言,可以丰富自己的思想。但倾听的能力是需要培养的。
1.交流时的音量:同桌或组内交流,声音只要同桌或组内听清楚,是一种窃窃私语或交头接耳的状态,完全不同于班上发言时的那种大分贝。当违规时,同学用手势或眼神及时提醒改正。
2.听者的表情:认真地看着他(她),同意观点时微笑地点点头,不同意时皱下眉。但不可抢着他的话说,一定要等同学讲完,才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
3.交流时的姿势:说时,身体转向学伴,眼看学伴是否准备好了,再安心地说清楚。4.交流好后干什么:老师说“停”,就要做到停下学习任务,放下工具,看看谁要发言了。老师还没喊停,若交流完毕,那就各自整理。
5.关于公共交流:组员轮流在班上公共交流,弃“我”,用“我们”,或者“我代表我们组来分享”,整合大家的观点。其他成员可及时补充。
我努力建立我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相互倾听的关系,指导他们通过同伴互助开展自主学习,让课堂更高效。
三、指导共学,提高学习的能力
1.弱者求助,强者帮助
同学同学,就是共同学习,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中提高学习能力。然,学习能力总是有差异的。那怎么办呢?弱者不藏拙,求助;强者学着柔软、悲悯地帮助。
低段语文课堂,两两合作,一般在拼音、字词、朗读方面求助:请你帮我听一听,这些拼音我读对了吗?请听我朗读生字,一定要指出我的错误,好吗?请帮我看看,我书空的笔顺对吗……中段语文课堂,四人合作,延伸到课文理解、写批注、订正错题和作文修改上:“日照香炉生紫烟”的香炉,我还没搞懂,你能说给我听吗?这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做错了,你能给我说一次吗?这里表达大家的“紧张”,我写得太简单,没有画面感,你能帮我补充吗……
当学伴来求助时,要柔软、悲悯地帮助,语气温柔,态度耐心:我来教你,“N”写反了,这个字母我也写错过,但记住中间是右斜后就不再错了;“她看了我半晌才下决心说”,这里的“半晌”说明老师考虑了一会儿,最后还是被我殷切期盼的目光给感染了,给了我这个演老虎的机会;“记住了!”后面用了“!”,说明“我”对演好老虎非常有信心,老师说演老虎不一定要豁虎跳,不要说话也不要露脸,不难……
2.主动质疑,深入了解
四上第二单元“练习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问题”。课堂上,我不是用学生轮流说自己的问题及理解的个人独白,而是组织小组学习:先自读课文,标问题“?”;与学伴小声讨论,产生新问题“?”;再读课文,与学伴小声讨论……如此反复,层层深入。结合了学共体,效果甚好!
3.有感而发,学做批注
四上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结合“自读,独立批注”--“小组交流,补充批注”--“公共交流,完善批注”,效果出奇得好。《陀螺》一课尤为突出:我们从第3节中把旋转的冰尜儿写活了,比作“旋风”说明速度很快,撞向对手时力量也很强;第4节中的“废物利用”语言很幽默,写出了“我”对削制冰尜儿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第5节中的“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写出了我对这只陀螺的期盼;第8节中不伦不类的意思是该平的地方不平,该尖的地方不尖,与别人家的陀螺不一样;第9节中的“大陀螺摇头晃脑……冲过来”,让我感受到表面上写大陀螺,其实也反衬出主人的傲慢……孩子们抢走了我要说的,学共体课堂,真好!
统编语文教材课文篇幅长,难度大,学共体能让每个孩子在小范围内动起来,让理解多元且深刻。
四、观察学情,改进教学的方式
孩子在课堂上是怎么学习的呢?做好课堂观察,掌握学情,去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便于我们在反思中改进,提高课堂效率。
聚焦学生的学习过程,会发现不同的学习者:有的是控制型,常打断学伴的发言;有的懂得听取每个人的看法,尊重学伴,接纳学伴;有的能鼓励学伴说出自己的想法,还用“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去激励学伴思考;有的不敢说,在那里自顾自做别的事;有的只管自己说看法,不关注学伴倾听与否,有什么不同意见等……不同的学情,需要不同方法的引导。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总之,《静悄悄的革命》《教师的挑战》《教师花传书》等书,林莘校长的讲座,李玉贵老师的工作坊,陈静静博士的观察学情,全国学共体工作坊,都是我成长的食粮和脚手架。我的课堂掀起学共体的改革已有四年,弃热热闹闹,弃个人独白,组织学习,相互倾听和欣赏,一起“共度愉快的时光”。从两两合作到四人合作,从嘈杂大声到窃窃私语,从“无头苍蝇”到井然有序,从简单表面到深入理解……庆幸有了一定的进展。我会继续边研修边反思,让学共体扎根于课堂,愿孩子们把学习看成是真正快乐和幸福的事,爱上不断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