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工作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李晓丹
[导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职院校生源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与日俱增,
        李晓丹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职院校生源进一步扩大的同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比例与日俱增,各高职院校为解决贫困生的生活及学业问题,相继出台并完善了奖助勤贷补以及精准扶贫等资助政策,经济扶贫取得显著成效。但与之相对应,对于贫困生的精神帮扶则相对薄弱。本文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思想心理现状及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义,探讨“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教育;精准扶贫;思政工作
        一、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及心理现状
        (一)阶级固化思想普遍存在
        众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贫困,从而给自己贴上“自卑”、“落后”的标签,脆弱的心理成为贫困生最致命的缺陷。大学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个人培养自我意识,形成健全人格的阶段,虽然大学生相比高中生思想行为更为成熟,但处于特定环境,加之缺乏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心理亦不稳定。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会面对种种压力,贫困生由于经济条件的束缚,难免会在某一个方面与他人有一定差距,但是如果其不懂得调节自我情绪,那么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落后也会使其变得不堪一击,导致心理失衡,贫困不但没有激励他们付出更多辛苦去努力,反而成为他们抱怨父母、抱怨社会不公的理由。长此以往,负面情绪得不到有效宣泄,将对其身心造成重大打击。
        (二)人际交往能力存在缺陷
        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由于自身物质条件的缺陷,心理异常敏感,在大学这个注重人际关系培养的社交圈中,主动自我封闭,呈现出不愿与人交流、回避与人交往的状态。他们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怀疑别人嘲讽自己,继而产生嫉妒、憎恨等不健康心理,这种病态心理如何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将会恶心循坏,思想行为更加偏向孤僻,从而成为大学贫困生的常态。
        (三)感恩之情逐渐淡漠
        得益于他人资助才顺利完成学业却从不知道向资助者进行感谢,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受到社会质疑。诚然,捐资助学者的付出不为回报,但是这不能成为受助者不知感恩的理由。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不患寡而患不均”社会风气影响,认为自己的贫穷是社会不公平导致,不去思考如何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反而将国家、社会的资助当做理所应当,产生扭曲的不良心态。自身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只为时刻等待无偿资助,思想道德境界下滑。
        二、高职院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意义
        (一)培养健全人格的切实需求
        一些学生由经济贫困所带来的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很多贫困生蔑视一切“金钱至上”、“有钱能使鬼推磨”等拜金主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社会贫富差距明显,面对同辈群体的高消费、高生活水准与自身受困于吃穿住行用的鲜明对比,主观意识与社会现实产生差距,加剧其心理的负性转变。对于处于特殊发展阶段的大学生而言,大学如同一个小社会,他们追求人生梦想,憧憬美好生活,梦想遭遇现实的挫折,内心充满强烈的自卑感与挫败感,由此陷入孤僻、抑郁的恶性循环,这无疑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贫困生资助帮扶政策的有益补充
        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是解决贫困生问题的必经之路,二者缺一不可。经济富有可以使人解决生活困难,摆脱物质贫困,但若缺少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人则无法真正意义上享受生活,成就自我。物质的富有只能解决生存的问题,精神的富有才能提升生活的质量。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纳入贫困生精准扶贫工作中,才能真正意义上摆脱贫困,走向富裕。
        (三)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之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同于其他学科,其针对的是具有思想的人,不同的人思想不尽相同,必须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特别对于贫困生而言,致贫原因不同,其需要解决的心理问题亦不同,只有在调查了解之后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优势,有效弥补思想政治教育课中的缺陷,成为提升其实效性的助推器。
        三、对加强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路径探讨
        (一)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必须积极推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授课方法的改革,根据不同学生群体分别进行情感性教育。所谓人文关怀就是要把原有的枯燥无味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入人情味,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作为教育者、课堂主导者的教师,亦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精神状况等做全面了解、充分调查,教育过程中注重感情投入,从情感关怀入手,赢得学生内心,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潜移默化进行教育与引导,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思想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感情越融洽,沟通越顺畅,效果才越好。
        (二)重视贫困生心理疏导,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贫困生普遍存在?自卑、敏感等心理问题,如若忽视对其进行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帮助其排忧解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根据贫困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贫困生抗挫折能力。针对心理亚健康学生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动。
        (三)丰富实践活动构建人文关怀圈
        课堂文化对于学生成长成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三观的树立离不开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因此除主课堂教学之外,应广泛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与衍生课堂。如:可以根据贫困生的心路历程开设一些特色活动,动员其积极参与,感受来自集体的关爱及温暖。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活动中,寓教于乐,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让贫困生敞开心扉,更好地接纳他人、愉悦自己。
        综上,重视对贫困生的人文关怀既是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要环节,同时又是精准扶贫视域下帮助部分大学生摆脱贫困的助推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扶贫道路上唯有经济资助与思想引导同步推行,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尚帅.精准扶贫——陕西合阳教育在行动[N].中国经济导报,2016-05-07.
        [2]习近平.摆脱贫困[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3]李华.精准扶贫先“扶心”经济精神同脱贫[N].柴达木日报,2016-0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