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融入核心素养培育的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周海江
[导读] 实际上对于浙教版《科学》学科来讲,它融合了原本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内容
        周海江
        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初级中学    311217
        摘要:实际上对于浙教版《科学》学科来讲,它融合了原本初中阶段所涉及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的内容,并且将三种科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因此在《科学》学科教学工作中,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有着比较高的难度,因此,本文首先对初中科学学科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阐释,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的教学案例,论述了通过《科学》科目教育培养学生该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希望能够为中学以及从事初中《科学》学科教育的教职员工,带来有效的帮助。
关键词: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关联分析;教学案例

        在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针对初中阶段《科学》学科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对于《科学》老师来讲,深入认识并了解《科学》学科和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掌握《科学》学科中进行核心素养渗透的有效方法,是各初中和《科学》学科教师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这对于提升学生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综合素养,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科学》学科和核心素养之间的关联性分析
        实际上,在初中阶段,每一个学科都有着不同的核心素养,同时在各个学科当中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初中《科学》学科来讲,其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依靠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认识并了解自然界当中的各种现象、理论以及方法,由此掌握处理现实问题的相关综合能力,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逐渐强化。
        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各个方面的独立意识逐渐觉醒,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也必须要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新型训练,并且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设计相关学习活动,培养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力。而对于《科学》学科来讲,其本身是一门综合性科学,该科目把一连串具有关联性、逻辑性的内容进行整合,对化学、物理等学科之间的分界线进行了消解,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全面的了解这一世界,强化学生对科学本质的了解。教师依靠教学设计,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逐步能够通过自身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处理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初中的《科学》学科,其教学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具备相关的科学素养,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观察,从整体层面了解自然科学,之后再依托理论与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本质,并且也让学生正确的认识科学、社会以及技术层面的关系与影响,依靠对上述内容的训练,让学生在相关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培养。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科学技术成果对国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国人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意义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这一客观现象说明,初中学生有必要了解更多的科学技术知识,并能够具备通过科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通过对相关能力的强化,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强化初中学生的《科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意识,掌握科学的工作方式和逻辑思维,形成正确的生活阶段。而从身心发育角度来说,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全面发育的重要阶段,相关习惯都需要在这一时间节点形成,初中学生想要在今后取得有效的发展,就必须要维持和提升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整体来说,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能够对这一世界产生最直观基础的认识,因此,培养学生《科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该学科任课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在此方面的核心素养得到强化之后,能够让学生今后在对待科学时有更加严谨的态度,并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例谈初中《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路径
        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作为研究对象,该教材中涉及有生物、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内容,并且通过合理串联,让这些知识之间具有了一定的关联性,因此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也需要掌握相关的方式方法技巧,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在针对浙教版初中《科学》学科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基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设计相关的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让他们基于自身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理论,来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扩展学生知识的广度和宽度。值得注意的是,在建立问题情境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探究活动,优化学生的核心观念,为学生更好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引导。
        例如:在针对浮力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针对物体在下沉过程中,物体受到的浮力情况,往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不全面,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问题,对知识点进行验证,并建立相关的问题情境。基于上述背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把易拉罐放到水中时,为什么易拉罐会上浮?之后,教师可以令学生分学习小组对这一结论进行论证,充分感受到水可以给物体提供浮力,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易拉罐转换成钩码进行实验,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发现钩码会在水中逐渐下沉,并且学生可以从弹簧秤上观测数字变化,由此对浮力相关概念进行更加深刻的理解,促进学生通过实验,建立起现实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并且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等核心素养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融合生活化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进行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时,老师需要全面衡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依托《科学》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来对学生在该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需要具备的理性思维进行锻炼,并让学生具有质疑精神、批判精神,最后让学生能够面对《科学》学科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进行勇敢探索,强化科学素养,实现科学素养的有效强化。


        例如:在学生针对“叶的蒸腾作用”相关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基于这一课题对学生的重要核心素养—理性思维意识进行训练,让学生依靠学习对叶子的基本构造有基础性认识,了解叶片中气孔的张开与闭合过程,对于蒸腾作用的理论有充分的认识,再次以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批判之一,让学生可以基于自身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合理的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从多个视角来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习小组划分进行实验,对自己所提出的设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全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强化,其中涉及学生的动手意识、问题解决能力、技术使用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尾声阶段,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让学生大胆尝试使用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在潮湿环境中,叶片面积较大,而在沙漠环境中,叶片面积较小或者完全退化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由此让学生实现科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有效融合,让《科学》学科教育变得更加生活化。
        (三)通过了解科学概念培养核心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在初中《科学》学科当中,要求学生一定要对相关的科学理论概念有清楚的认识,由此保障其学习的方向准确无误,按照心理学的理论观点,要想了解概念,不单单需要认识概念的形成,同时还可以对相关概念进行扩展和同化。而实际上,对于初中《科学》学科来讲,大量概念的形成都是基于原有概念的扩展和同化诞生的。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原有知识点和新引出的知识点之间的差异,由此对新的科学知识理论本质有深入的了解,由此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不让学生在对知识概念进行理解的过程中,产生混淆。
        例如:在针对凸透镜成像的原理这一章节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学生对原有知识概念进行扩展和同化。Q1,光屏成像的性质是怎样的?Q2,在蜡烛与凸透镜位置恒定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把广屏撤掉,成像是否存在?在开展相关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成像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对于内在原理的了解也不够深刻,因此,教师需要将这一章节中的核心理论知识,也就是实像和虚像的概念向学生进行阐述,并让学生能够对两种概念进行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对于“像”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相关核心素养也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
        实际上,针对初中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有许多种,笔者罗列的,仅仅是较为典型的一些案例,相信在今后的初中《科学》学科教育中,还会诞生出更多更加优秀的教学模式,相信这些教学模式的使用,能够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让学生具有更加优秀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增强,并且《科学》学科的建立,也让学生在初中阶段,能够充分认识到物理、化学、生物之间的内在紧密联系,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健全,也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要实现初中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培育,不能单纯局限于理论化的讲解之中。因为从核心素养的本质来说,其更加偏向于实践能力的方向,具有实践性的属性。也就是说,核心素养的形成,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磨炼,才能达到一定水平,并不能只是依靠理论知识的积累。所以,在开展初中科学教学的时候,课程教师就需要关注到这一点,注重对教学活动的优化,要适当减少理论,增加实践,切实指导学生动手,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教学研究性学习课题“测定本地区的酸雨情况及分析原因”这一实践性内容时,就可以相对应的构建起“酸雨调查”实践活动。将学生分为4-6人的小组,让学生对本地区的降雨情况进行调查,通过量具搜集自然降水,然后测定雨水的酸碱度,再对本地区的工厂企业等分布情况进行调查,判断是否存在酸雨情况,分析导致酸雨的相关原因。通过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活动,就可以将学生切实有效地调动起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实践,从而增强对相关科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身的科学核心素养。
        指导学生动手实践,这是提高初中生科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渠道,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环节。动手实践活动的设置,需要注意到多样化的原则。也就是既要设置课外大型综合实践,也要设置一些课内的小实践。比如教学“物质的溶解”,就可以在课堂上设置配置盐水、糖水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物质溶解形成深入认识。
        (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评价与指导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还需要关注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从客观角度来说,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外,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水平就是高低不同的。因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存在差异,个人兴趣存在差异,这就使得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基础水平并不相同。再加上个人学习能力、学习投入的差异,在经过一段实践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学生个体之间的核心素养水平差距会进一步增大。因此,为了帮助水平较低的学生取得发展,就需要落实核心素养评价工作。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时,应该以一个章节作为评价周期,每教学完一章内容之后,就对班级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水平进行一次整体评价,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在评价中核心素养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先了解这些学生具体是哪些方面的核心素养不高,然后分析导致其核心素养水平不高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予以指导,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帮助学生改正当前存在的学习问题,逐步提高核心素养水平。
        
结束语:
        整体来说,在浙教版初中《科学》学科教学活动设计当中,其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对科学理论知识、动手实践以及技能使用能力的全面强化。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正确使用相关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维意识的强化,由此彰显出科学的本质,提升学生们对《科学》学科的探究热情,促进学生具有《科学》学科学习中所应当具有的核心素养,由此实现学生能力的有效强化,并为学生今后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王承.在初中科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策略阐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7.
[2]刘静雅.初中科学教学如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5.
[3]李健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课堂评价构建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8):273.
[4]何小勇.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科学微实验教学实践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5):255.
[5]舒建忠.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深度学习构建[J].华夏教师,2020(13):19-20.
[6]翁丹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