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莉萍
(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天有实验学校,云南 临沧 677000)
摘要: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全面开展,要求课堂应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通过学生之间合作、共同探究、展示探究成果、教师进行评价等过程将学习效率达到最优化。这种合作性的学习适用于任何课堂,任何环节。灵活运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更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地理课堂、应用
1.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和目的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广大教师探讨的热点。结合我校的“二、六、二”课改模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印象和学习效率。初中地理由于知识点多而杂,更适合利用这种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来加深学习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的交流以及学习效率。在加强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运用的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心中合作学习共同进步的理念和信心。学生在加强了自身学习印象的同时还意识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这对学生综合学习素质的提高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2.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观念仍然没有转变
地理课堂本应该是充满活力、有趣生动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但是好多老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仍然把自己当作是课堂的主人,舍不得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初中地理每个班每周只有2个课时的课,认为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会浪费自己的课堂时间,而且这种合作学习的课堂不好把控,认为课堂纪律差、学生讲不清楚,自己还要得重讲一遍,所以就不接受也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2.2小组合作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指导
教师在备课环节中有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但是设计的内容不够合理,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激情不高。比如:教师在上“中国的地势”这个内容时,把“中国的地势特征、地势各级阶梯的分界线”设为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这些问题的答案本来就在书里面,学生无需合作探究就能找到答案,所以合作学习兴趣不高。而且有些老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根本不让学生展示他们的合作成果,合作学习结束又开始一个人的讲说,等等...这些都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没有多大的实效性。
2.3小组合作中分组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时,组中成员的安排可能考虑得不是很周到,没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活跃程度等来进行分组,导致有的组能很好的完成教师安排的探究任务,而有的组由于组内成员都不会,大家只是聚在一起乱说乱讲,最终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2.4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差,合作不够主动,参与度低
在小组合作时,没有形成好的合作模式和习惯,部分学生总是滥竽充数,趁老师不注意时在组内乱说一些与主题不符合的话,部分学生不思考、不参与讨论,只等着组内成员的现成答案,有的同学甚至出现自己知道不想讲给其它同学听这种现象。
3.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
3.1转变教师观念
加强学习和培训,让每个教师接收并实施新课改,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地理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学生中培养“小老师”,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3.2合理进行分组
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进行分组教学,重点就是:分组。分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分组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几种就是: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组合、让相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组成一组、让成绩好的学生结合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以上几种分组中最常用的是让成绩好的学生结合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样可以带动学习。并且在组里可以安排成绩好的同学做成绩稍差一些同学的师傅,在小组合作时可以让师傅讲给徒弟听,徒弟复述给师傅听,实现“兵教兵”,把课堂变成学生的主阵地。
用以下几个例子来说:初中地理有地形图判读的环节,这一章不算简单,又很重要。学生一旦在这一节掉链子了,再想在地理上考高分就很难了。老师针对这一情况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和特点将学生进行科学分配(学习本质差别教大的学生结合成一组,有助于彼此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将本章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派到各个小组中,让他们组内根据自身情况自行分配。在进行山顶、山脊、缓坡、谷地等地形图的判读时,让组内成员共同学习进行对这些地形图判读。但是在判读结束后要分配任务到个人,让组内成员自行进行讲述。并在讲述过程中将自身的理解代入进去,结合别人的见解来掌握判读的精髓和方法,了解各个地形图之间的差异。这不但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加深他们的学习印象。但是老师要懂得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变通,不然可能只会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
3.3.采取评价策略
正确有效且中肯的评价可以避免学生在学习结束或者学习过程中走弯路。老师可以事先针对班内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来给他们量身制定学习目标,并制定一个相应的客观评价机制。评价方式和对象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也可以是组员或同桌。但是一定要保证评价是客观且正确的、不能偏倚。这种评价策略的实施不但有助于帮助同学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增强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和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下是小组合作学习考评评价细则:
扣分项:①课前没有准备好学习资料,包括出去拿资料(每人次-2分);②上课迟到,以预备铃为主每人次-1分,以上课铃为主(每人次-2分);③上课讲话、吃东西、发呆等被老师点名(每人次-2分);④不认真讨论问题(每组次-5分);⑤上课违纪被学校督查到(每人次-5分);⑥上课早退、旷课(每人次-3分);⑦作业未按时完成,或者不交(每人次-2分);⑧考试答题卡空白(每人次-2分);⑨成绩后15名(每人次-2分)
加分项:①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每人次+1分),被老师评价较好的(每人次再+1分);②帮助老师,自主讲试卷(每人次+3分);③帮助老师整理课件(每人次+2分);④帮助老师管理课堂纪律(每人次+3分);⑤小组讨论积极(每组次+5分,取决于老师的评价);⑥答题卡卷面整洁的(每组次+5分,前提是有一人不整洁则不加分);⑦成绩前10名(每人次+2分)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样的合作性学习不但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蓝孙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课中的运用[J].教育艺术,2019(07):76.
[2]朱琳.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中旬,2018,(12):171.
[3]周敏英.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2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