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莉
沈阳市第一三四中学 辽宁 沈阳 110005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中学教学愈加灵活生动,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探索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并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思维,成为各个学科的教学目标之一。作为中考的科目,初中地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教学地位。由于地理知识本身的繁多复杂性,涉及领域非常广阔,知识点又过于分散,大多只能通过书本去认知,而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学生来说,很难记忆和理解,而不少教师的授课方式又过于枯燥,也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运用清晰生动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化,进而提高教学效率,是地理老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思维导图是一种借助逻辑思维方式构建思考过程图示的方法,通过导图来表达人们的放射性思考方式,若将其与初中地理教学相结合,将各类地理知识之间进行层级图的构建,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通过翻阅大量文献,借鉴前人经验,并结合笔者自身工作,对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作出详细阐述,探讨有效的运用方法,以期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初中地理 教学 运用
在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的课标中,对地理教学提出了通过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究、主动学习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数强调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并没有将培养地理思维纳入教学目标中,教师大多不重视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接受进度。因此,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对地理的学习不过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一旦考完,原本死记硬背的知识也就被抛之脑后,无法达到提高学生地理学科素养的目的。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考的方法,也是对大脑自然思考的反映,通过提取教材中的关键字,在图文并茂的基础上构建知识间的联系。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形成自身的学科思维,便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关系,重拾零散的知识,纳入自身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中。
1思维导图概述
1.1思维导图的概念和内涵
思维导图是英国学者东尼?博赞在认真研究了心理学、大脑神经生理学、记忆和助记法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上所提出的,能有效提高人的智力和思维技巧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大脑各物质结构和智力技巧达到彼此间的有效协作,也因此让不少被认为智力上存在“问题”的学生转变为好学生。作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在东尼?博赞关于思维导图的著作中并没有对该方法的严格定义,但在对其著作研读中可发现,东尼?博赞所认为的导图通过可视图表的方式,来辅助记忆、创造、学习等各种类型的思考,帮助增强思维的发散性,提高思维能力。大脑所接收到的每一个信号,如文字、图片,甚至本体的感知觉,都能成为导图中的中心图像,即导图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往往和与之相对应的“关键词”同置一处,再以此为中心画上众多分支,借助关键字词来表现,并可以在这些文字旁配上生动形象的图标,来体现出和中心之间的紧密联系。可见,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的立体结构图,通过捕捉、表达发散性思维,呈现出大脑内部的自然思考过程,是一种可视化的激发和整理思维的工具。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合理运用,可帮助学生们完成对知识的整理、记忆,甚至创造性思考活动,将原本分散的知识点整体、系统化,在导图使用者的归纳总结下,使知识点变得更为详细。
1.2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的理论基础
将思维导图应用于教学,主要基于脑科学、图式学习、信息加工及建构主义学习等理论。
1.2.1脑科学理论
既往研究发现,在人类大脑中约有一万亿个神经细胞,与思考有关的占十分之一。每个神经元都是极为复杂的电化复合体,有着功能强大的微数据处理和传递能力。在上世纪60年代末对大脑皮质的研究中表明,左右半脑的主要智力功能并不一致,左半脑主要与逻辑方面的学习有关,右半脑主要与艺术方面的感知有关,但在人类的思考领域中,两个半脑都共同发挥作用。在学习时,人脑的首因和近因效应分别负责记忆刚开始学习和结束学习的知识,会将新学知识和既往已学习并被储存的知识在某方面发生联系,对较突出或被强调的内容记忆较为深刻,对自己感兴趣或对感官有吸引力的内容也同样会容易记住。这就让我们更容易理解大脑工作模式,通过合理安排学习、工作来促使左右脑的协调使用,也是思维导图中强调图文并茂的原因之一。
1.2.2图式学习理论
根据皮亚杰的图示学习理论,知识来源于人和环境间的相互作用,用图示的方法可外化呈现思维过程,可以说“一图值千字”。对于图片的认知,会同时使用色彩、外形、线条、维度、质地、视觉节奏及想象等众多大脑技巧,有助于认知和记忆。以往的大量研究都逐渐证实了思考的主要形式是图片和联想,图片式的意象是大脑注意的中心,而文字只是用来传递大脑意象的载体。图片学习理论尤为注重图片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与思维导图法强调图形的重要性不谋而合。
1.2.3信息加工理论
该理论认为,通过编码知识,使其成为有意义的块状结构,可增加意义学习,减少机械学习,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人类记忆系统并不是无限的,为了增加记忆的功能和容量,提高单位时间内获得的信息量并保持对其的长久记忆,对知识合理的加工、组块和编码是非常有必要的。思维导图可以在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对其层级结构进行合理排列,让对于这些知识的储存和提取变得更为方便。因此,思维导图是信息加工组块并存入记忆的重要手段。
1.2.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学习者可借助自主学习相关材料或他人帮助来获得知识,对知识的获得情况应与其自身学习经验及构建知识的能力有关,而非仅仅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对于学习来说,应该是主动、努力构建知识的过程,而非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过程,学习者需要立足于自身能力的基础上,对所接受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在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新的感悟。学习者在自身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认识和编码新知识的同时,也实现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调整。通过思维导图,让学生们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联想和回忆,形成网络状的知识结构,也是意义学习的构建过程。
2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2.1初中地理学科特点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其中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又较为抽象。初中地理知识有着基础性和综合性两大特点,主要是通过对简单、基础性地理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们形成特有的学科思维,形成初步的读图能力,对地理位置特点、空间分布等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以便于到高中知识难度增加时,能自然而然的运用学科思维对地理事物和问题进行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分析。所以,对于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学习来说,初中阶段的学习尤为重要。基于思维导图强大的总结功能,能帮助学生们更加系统的整理学科知识,实现对知识集中、分散的管理,及时表现想法。学生们在自行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较易激发兴趣,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教师更是需要做好课下工作,精心准备教学用思维导图,教会学生们导图的使用方法,鼓励他们用思维导图来做笔记、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复习。
2.2初中阶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核心和主体,对其心理特征的认识,是教学的前提。不同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在学习心理上集共性和个性为一体。在年龄上,地理认知心理有着动态、不稳定性,随年龄增长而出现规律性变化,某一年龄段内的学生对地理认知的品质会较接近。不同年龄段之间则会表现出在学习兴趣、能力、注意及情绪等方面的差异。相对来说,初一的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会大于更高年级的学生。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其家庭背景、生活环境、文化基础等都不同,在地理的学习上也会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学习态度、智力和风格三方面,对地理教师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要求。地理学习在性别上也存在差异,男生、女生会在不同的方面各具优势。一般来说,男生学习兴趣略强,视觉能力较强,对路途、方向的识别较好,对物的指向性较大,理解和抽象记忆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而女生,则是在听觉、机械和形象记忆、形象思维能力、对不同地理事物和区域的分析对比方面较占优势。地理教师应在充分掌握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利用思维导图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
2.3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思维导图的运用,在教师和学生群体中都能体现出巨大的价值。
在教师方面,思维导图有助于优化教学设计,加强师生交流,帮助教师实现对学生的积极引导。教师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归纳教学设计思路,在结束每天的课程后,可依照授课情况修改、完善导图设计,做到对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有效进行知识管理,提高备课效率。作为一种可视化的知识呈现工具,思维导图可以成为教师检验学生预习效果的手段,确立课堂讨论话题的重要依据,连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纽带,还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以考试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方式,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得过程性评价,共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鼓励学生手绘出独具特色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的辅助作用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在积极鼓励下,培养学生的自信。
在学生方面,思维导图可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提升学习效率,优化认知结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思维导图通过较为轻松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导图创作中督促大脑对学习材料加工,使学生在绘制、修改完善导图后,获得较大的成就感。进入初中后,课业一下子比小学阶段繁重的多,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化繁为简,在绘制导图中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更善于学习,学生相互之间对思维导图经验的交流,也会让他们形成互帮互学的氛围,更大限度的发挥思维导图的作用。同时,通过将个人想法引导出来成为“图”,能帮助学生快速的定位学习中的重、难点,在不断的绘制中,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思维导图的本质是集中和发散,运用思维导图来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发散性思维能力。
3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在预习中的应用
高质量的预习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学生虽然做好了预习功课,但因为地理知识的抽象性,较难以理解,还可能产生知识点的混淆,预习效果并不好。而且,一些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也没有给出明确的主题,也会导致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不够详细。所以,教师在预习中应给出明确主题,以便于学生能围绕中心进行绘图,避免盲目学习。如在教授“气候”时,教师可以“气候”为主题确定主要框架,让学生来绘制导图。学生在预习相关地理知识时,会发现以“气候”为主题的基础上,还能分为四个一线分支结构,即东西干湿差、冬夏南北温度差、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四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对应若干个知识组成的小分支,进而将其所涉及的零散知识梳理清晰,形成一个完整的“气候”知识结构。
3.2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师教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如没能完全掌握教学内容,习惯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在黑板上写画、讲解时却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接受能力,师生间没能较好的互动等问题。而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存在如即使有记笔记的习惯,却因为杂乱不堪、缺乏条理,在之后复习时无法理清头绪的情况。上述问题均会影响到教学的效率和课后复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前,需通读授课材料,对其中知识做到充分了解和掌握,明确教学主题。如教学“地球的运动”时,教师应先明确主题即地球的公转、自转,再将教学内容进行层次化划分,引导学生找到公转自转的方向、周期、中心等知识点,再将其和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相联系。同时,考虑到学生已进行预习,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而对课堂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教师应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形成清晰的教学知识网,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能自行用导图来总结公转、自转的异同点,更好的理解地球运动。
3.3在复习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可以将零碎的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同时,兼顾预习及复习两块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如在对中东部分的复习时,学生会自动联想到第一支点“中东特点”的内容,包括“多元文化”“水资源匮乏”“五海三洲之地”“世界石油宝库”四个方面;然后顺着第一支点的知识延续找寻第二分支所包含的位置、范围、民族、宗教、航线、分布等相关知识。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死记硬背的复习方式,让学生即使合上教学课本,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图画,并根据图画的方式进行复习,以此减轻地理学习和知识背诵的负担。
总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死记硬背,让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更感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为高中地理教学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伟波,杨自娟.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26):10.
[2]张婧婧,孙明霞.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地理教学,2015(20):40-42,39.
[3]孔桂飞 .“画”出地理好成绩一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 亚太教育,2016(23): 125-126.
[4]李文辉 . 理清主线、把握核心、精准取舍一一初中区域 地理教学内容简约化策略 [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3).
[5]马长发.夯基重锤破难利器提效推手--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8,(31):140.
[6]秦玉强.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03):78-79.
[7]沈强.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J].才智,2020(08):153.
[8]王旭东.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J].学周刊,2020(30):61-62.
[9]张君兵.知识图谱与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探究实践[J].考试周刊,2019(33):156.
[10]叶春.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浅谈[J].风景名胜,2019(07):91.
[11]张春慧.思维导图与地理逻辑构建的有效“碰撞”——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手绘思维导图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7(08):12-14.
[12]华娟.何不让思维插上翅膀——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14):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