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生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2期   作者:杨英俊
[导读] 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体育课堂会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杨英俊
        重庆市开州区南雅初级中学 405412
        摘要:初中生处于身心快速发展阶段,体育课堂会注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通常会通过跑步、跳远、跳高等一系列运动项目来保证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想较于语文、数学等主课体育课堂安排的课时较少,体育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特别偏重学生体育运动,往往忽视了学生德育教育,违背了教学初衷。“少年强,则国强”,初中生是国家的希望,国家的未来,他们需要有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健的体魄是学生奋斗路上的基础,但是有良好的品德是择优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现状 渗透 理念 差异 平等
        一、初中生体育课堂德育教育现状
        1.学校对体育课程不太重视。
        学校作为一个主体存在,对课程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学生接收内容的多少。当下多数学校普遍存在不重视体育课程的问题,对体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偏见。比如为了给其他学科腾出更多时间,将体育课程所占比例较小,一周仅设置1-2节体育课,那学生的身体素质肯定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2.体育教师教学态度不够端正。
        在没有将德育教育纳入体育课堂时,经常会看到学校操场上学生状态都懒懒散散,三三五五一群,或打闹或散步等,学生好像将体育课当成了一节释放压力,放松自我的课程。体育老师在课堂上也是布置很少的项目,让学生含着口号跑两圈就算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来体育课作为了升学考试必考项目,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做了调整,组织学生课前预热,课上带领学生将需要考试的项目反复训练,唯一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达到考试要求标准,最终导致每一次的体育课堂劳累且空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排斥心理,认为体育课堂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课堂,虽然身体素质得到了提升,但是过程很难让学生接受。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提前摸清楚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所有的锻炼项目都一视同仁,在完成跑跳能力和肢体协调等项目时,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很快就能完成,对运动项目能产生更高的兴趣。但是身体素质不好,肢体也不协调的同学就很难完成要求,接二连三的失败导致他们自信心受到打击,认为自己拖了后腿,时间一长就不再愿意配合完成其他运动项目。这种错误的教学态度和方法最终导致班级出现体育素养差异很大的情况。因此作为体育老师应该正视德育教育在体育课堂的重要性,改便人们对体育课的偏见。
        二、体育课堂中德育教育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由此可见教育工作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其实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有很大的优势,首先体育课堂中有很多团队协作项目,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才能完成,如果有的学生协调性不好或者相互之间斗气置气那么这个项目一定会失败,这个时候体育教师及时进行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很有帮助。其次,体育课堂学生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能轻而易举完成跳高、跳远、跑步等项目,但是有的学生很难完成,慢慢地产生不自信的态度,参与运动项目的热情降低,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种情况,鼓励学生多去尝试,找寻正确的运动方法,增强信心,逐步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体育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1.教师需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以身作则。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不容小觑。首先教师自身需要有专业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当下很多学校的体育老师专业能力差,教学态度不端正,导致教学质量不高。因此这就要求学校在选聘教师时把好关,对体育老师定期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并对他们的教学任务提出严格要求。同时,教师需要将学生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体育课中经常会出现磕磕碰碰的情况,因此需要教师在课上带领学生做好热身运动,对于运动场地也要经常进行安全检查,保证将学生课上受伤概率降到最低。再次,教师能够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来保证所有学生的课业完美完成。很多时候教师在教学生学习一个新的运动项目时会先去做示范,然后让学生跟着自己一遍一遍进行练习,时间长了太枯燥、乏味就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所以体育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也是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搜集很多有趣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体育教师要能够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学生进行团体活动时,教师要能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来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让学生主动走进自己,主动向自己学习,发挥榜样的力量。比如跳绳活动时,跳绳需要两个人抡绳,当教师抡绳时,如果合作者是一个身高比自己矮的学生,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屈膝或者半蹲的姿势来保证绳子的整体高度和节奏。虽然很小的一个动作,但是学生看在眼里一定能感受到教师的良好品德。一点一滴,耳濡目染,将德育教育慢慢渗透到学生内心。
        2.尊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体育课堂很多情况针对的是学生本人,最能体现学生自身差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令下完成不同的运动项目。有部分学生身体素质较高,体育成绩优异,会特别受到体育老师的关注,甚至部分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只针对体育成绩优异的成绩,不断增加运动项目的难度,导致体育后进生力不从心,丧失体育兴趣,对老师产生很大意见,从而影响体育课堂整体质量。并且当下由于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通常都是娇生惯养,不太注重孩子的身体素质,运动量小,身体素质自然就不好。当面对一些需要耗费很大体力的运动时,他们总打退堂鼓,处处逃避。那么教师就要特别引起注意,对这部分学生增加耐心,增加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找出根本原因,向学生多次示范标准动作,并把拥有好的身体素质的重要性告诉他们,还要告诉他们将来如果想要立足这个社会,拥有强健的体魄很有必要。同时为了提高体育课堂的整体素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素质好的学生作小组长,传授自己的经验和技巧,这样既能增加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可以使学生之间更加团结友爱,互相协作,最终共同进步。
        3.课堂教学中体育运动与德育教育放在平等地位
        体育运动与德育教育应该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关系,如果只是培养一个身强体壮但是没有思想觉悟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对学生自身,对社会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需正视学生德育教育,把体育运动与德育教育放在平等的地位。比如在课上可以多为学生宣讲一些国家运动健儿的故事,如中国女排在历经12年之久于2016年8月21日,里约奥运会荣获奥运冠军事迹;如中国男子田径队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在2012年8月4日伦敦奥运会上成为第一位晋级奥运会男子百米半决赛的短跑选手,2014年3月8日,波兰索波特室内世锦赛,苏炳添成为第一个闯入世界级大赛短跑决赛圈的中国选手,并打破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这些以分秒计时的进步,全部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的决心以及为国争光的信念成就的。学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将来步入社会可以像他们一样为国争光,为社会作贡献。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需要体育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还需要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进行体育知识等的学习,此项任务任重而道远,望教学者与学习者能够共勉。
        参考文献:[1]沈杰.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20(29):79-80.
        [2]王玥.论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0(09):147-148+156.
        [3]蒋红明.德育教育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渗透[J].华夏教师,2020(18):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