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探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3期   作者:苏永成
[导读] 目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发展形势渐渐稳定,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及发展,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苏永成
        青海旺源水利水电设计有限公司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摘要:目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项目河道景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发展形势渐渐稳定,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尚待解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生态环境的稳定及发展,阻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河道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环境景观;规划设计;河道
        一、工程简介
        某河长22.72km左右,河流域面积为81.94km2河道深度均值是2.115m,水深极限值是2.452m,河道宽度均值是70m,宽度的极限值是230m,新开挖施工的河道是长度为3.92km。日常治理工作包括底质改良项目、高效生态浮岛项目、水生动物构建项目、曝气增氧项目、水生植物构建项目、在线监测项目、水体净化修复项目等,旨在河道水质合格之后建立科学且完善的水生态环境体系,并使河道内的各种生物之间良性共存,形成科学的微生态净化体系,使得水生态环境体系能够在水体自净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以及生态景观问题改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清水型河道,并以此显著改善滨水景观成效。
        二、生态、景观与水利水电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原则
        1、治理与开发并重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的特征,河道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关乎河道规划及设计治理,同时可为实现治理提供开发依据。生态变化状况是水利工程建设中必须要遵从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河道设计,以保障水利资源可持续利用。
        2、可持续发展
        河道规划与设计应以加强水利工程的保护为主,将生态型建设理念融入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中,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与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能够减轻水质环境污染。
        3、以人为本
        在河道规划与设计的过程中,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将生态、景观和水利河道规划设计工作相互融合,以长远眼光看待水利工程建设,优化景观生态环境,保证水利工程建设多功能性、多丰富形态的发展。
        三、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策略分析
        1、曝气增氧工程
        喷泉通过水下旋转叶轮的发动机将水充气,将水提升并喷向空气,产生更小的水滴,与氧气混合并返回水道。喷泉曝气水对流特性垂直循环期间会出现表层水与底层水交换的形式,氧气可因此向河流传输,废气也可因混合方式产生并释放到河道底部水和氧气中的微生物群落,避免厌氧消化现象,减少臭气腐烂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接近河面时会有较高的温度,这部分具有较高的厌氧性。由于河底温度较低,湖水上浮后,也会抑制地表水中藻类的生长繁殖。
        2、水体净化修复工程
        河道净化一体机系指原位选择性激活是指将 pgpr 需要的碳源、酶、微量元素及相关载体借助微包层法活化成生态修复剂,并应用于生态修复系统,构建完善的 pgpr 选择性活化平台,除了 pgpr 微生物在水体中运输营养物质外,从而使 pgpr 微生物具有活性,繁殖任务,pgpr 微生物在水环境中活化后,在较短的时间内由104-105 cfu/ml 增加到105-108 cfu/ml,由于 pgpr 微生物在水体中的活化和增殖速率显著增加,这些微生物通过循环系统中的水流传递到河流中,丰富了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改善了生态环境系统,建立了科学有效的食物链,提高了水环境的自净能力。


        3、水生植物构建工程
        沉水植物是食物网中的主要生产者。它们的功能包括: 为水下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基质,使浮游生物获得庇护,加强生态环境对浮游生物的调节和自净作用,促进水下生物的降解过程,有利于水下微生物的生存。作为鱼类的饵料,让鱼类在生存竞争中有地方躲避捕食者,并为鱼类提供繁殖和栖息的地方; 细菌因而获得多样化的寄生部位,促进水下微生物的有氧呼吸,增加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复杂性,从而建立一个平衡和稳定的生态系统。沉水植物可以改变水体中浮游生物的优势地位。沉水植物可以净化水体中的磷、氮等污染物,实现沉积物固定,减少再悬浮的可能性,改善水体内源负荷问题,从而充分发挥水净化的作用。
        4、河道设计层面
        在河流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首先注重工程设计规范和原则,将河流设计理念融入生态环境建设过程,并与景观设计原则充分结合。首先,河道线形结构和河床结构的设计应保证河道的基本条件,在底宽相结合的过程中,合理设计深槽、浅滩和周围景观生态结构,同时达到防洪工作的目的。其次,在河道断面结构设计中,应充分结合河道环境与周边土地的利用。通常,主要的设计形式包括双断面、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及其比较形式。最后,在河道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要求,使生态景观、水闸、港口建筑物相互衔接,保证一定的美学特征,促进和保证河道生态结构和设计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5、水生动物构建工程
        水生动物包括鱼类、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它们的食物包括浮游藻类,游离细菌和有机碎屑。这可以减少水生环境中的悬浮物质,提高水的透明度。水生环境中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食物主要是藻类,而鱼类的食物也包括浮游动物,从而形成了一个由细菌、藻类、浮游生物和鱼类组成的生态系统。因此,可以使水体处于生态平衡状态,有效地控制藻类生长,避免水体富营养化。按照科学的物种配比进行生物分布,可以加强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效果。水生动物也有搅动水面的作用,增加水的流动性可以有效地减少积水区的发生。可增加捕捞鱼类和底栖动物的次数,减少繁殖过度造成内源性污染的机会,以及清除生物体内的有机物、氮、磷和其他物质。
        6、高效生态浮岛工程
        沿江雨水出口污染严重,需要在出口位置进行雨水出口加固工程,以保证出口水质的稳定。雨水闸加强处理的途径包括简单的生态浮岛,这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采用无土栽培方式,以简单的材料作为基质或载体,与物种和空间生态位水共生的方式,营养,生态位机制,建立完善、科学的人工生态系统,改善水环境污染问题。它是按照有关的设计规范、组成、结合,构建一种轻型生物载体,并将其放置在受损的水环境中,水生植物在浮动载体种植槽中,使植物能够利用正常生长的无土栽培条件,植物根系能够完成自然延伸,有效地漂浮在水环境中,清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氨、氮等。水生环境中的鱼、虾、微生物和昆虫因此可以获得存活和附着的物质,并产生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在植物、微生物和动物存在的情况下净化水质,对改善和修复水生态环境系统起着重要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历史悠久且分布广泛,随着水利改革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水利水电工程环境景观规划引起国家重视。应当积极拓展其园林景观功能,重组其自然景观要素、人文景观要素与工程景观元素,推行水利工程景观建设。
        参考文献
         [1]姜宇威.针对老年人特点的景观规划设计措施探究[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0):53-54.
        [2]宋海波.场地规划设计在居住小区的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7(02):48-49.
        [3] 徐晶.水利工程水环境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D].武汉大学,2018.
        [4]康明宇.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