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进弹性城市规划建设的战略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11月33期   作者:王骁
[导读] 国内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快速推进,现已逐步形成巨大的城市规模系统,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气候变化等外部性影响因素也是逐步加深,对于整个城市的肌体影响作用逐步扩大,城市灾害的发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韧性。
        王骁
        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  610000
        摘要
        国内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快速推进,现已逐步形成巨大的城市规模系统,而与之相应的生态环境承载力、气候变化等外部性影响因素也是逐步加深,对于整个城市的肌体影响作用逐步扩大,城市灾害的发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韧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城市的外部防御能力,在国际范围内逐步推广弹性城市建设,对于稳定城市功能与内部结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弹性城市;功能;规划建设
        
        
引言
        国内加速城镇化发展建设,用电、人口规模也是逐步递增,而相应的温室效应、能源消耗等关键指标也是随之增大。而由此而造成的生态过载、气候快速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对于城市的灾害威胁也是与日加剧,严重冲击到城镇的实际抵御能力。故而,城市的弹性问题俨然已经成为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的主要阻力,甚至影响到整个城市的健康发展。
1弹性城市的理论起源及指标研究
        对于弹性城市而言,常常也称之为包容性、韧性以及活力城市,起初于1973年由国外著名生态学者Holling所提出的理论概念,经过不断延伸变化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与相应的规划理论概念。规划理论概念主要使用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对依据城市所处的外部环境为基础,对其城市的规划发展进行优化调整,以提升整个城市抵抗外界冲击作用,将城市的抵抗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相应的规模数量也是与日俱增,但较为繁杂的政治环境、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使得城市结构显得较为单薄。早于2010年,联合国就开始关注弹性城市的组织建设等学科领域的研究,也在产业规模上进行了初步尝试,故而,弹性城市俨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的发展热点之一。2013年,联合国就积极倡导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建设“弹性城市”这一理念,以更好的应对自然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影响。但构建弹性城市需要基于较为成熟、系统的指标之上,与之相配套的开发工具、评价方法多是集中在国外,其中以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研究较为突出,而国内的规划工具研发受限。因此,国内应该积极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构建与国情发展相配套的弹性城市发展指标。当前,国际上研究成果较为集中在弹性城市关键指标体系全球化指标、能力指数、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该种模式体系的形成多是基于应对城市性指标构建而来,但上述理论研究成果在国内的应用推广有待验证、商榷。
2 国内弹性城市建设发展
2.1 发展现状
        国内科学机构研究人员、相应的政府机构以及从事城市规划的建设者都对弹性城市的建设及相关要素都有一定认知程度,国内政府也逐步将城市抗风险能力建设摆上日程,在现实的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内的从事规划领域人员与科研机构的关注重点和研究成果都表明,城市弹性的不确定性作为后续的研究重点,这也是城市规划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需要与其他领域的规划设计者加强协同,但国内的弹性城市建设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隐患。
2.2 弹性城市建设规划存在的不足
(1)理论框架形成有待完善
        国外对于弹性城市建设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也较为丰硕。但与之相对应的国内有关弹性城市的建设规划仍旧处于摸索阶段,后续研究的城市规划设计进步空间大、市场较为广阔。
(2)规划设计缺乏科学的指导
        城市弹性规划与弹性规划两者之间差异性较大。总的来看,弹性设计所涵盖的范围更为广阔,但从国内城市弹性规划设计角度来讲,国内城市弹性规划与弹性设计规划的总统的数据存在较大偏差,两者紧密程度不高。对于城市的规划设计而言,主要是将城市分割为不同单元主体,并将其作为评估对象和测算的主体,这也是城市建设分析的常用方式,并且为后续的城市规划设计带来较为可观的量化效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倘若国内出具有关研究数据作为支撑,就会后续弹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参考。


(3)弹性城市规划设计体系的形成需要时间
        国内的绿色生态、低碳生态建设,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领域,现已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发展方向。就弹性建设的发展趋势而言,更需对城市规划设计体系进行完善,以有力促进城市的规划、安全建设。但弹性城市的建设需要更为充足时间予以保障,相匹配的行业接受、认可也需要时间过渡,这将严重阻碍了弹性城市建设的有序前进。
(4)缺乏系统性深化及顶层设计思维支持
        国外对于弹性城市的建设发展研究成果较为丰厚,在借鉴国外的理论知识的时候要避免直接使用,而国内的智慧城市、生态低碳城市的建设仍需加强研究,持续提升。但国内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应对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气候环境持续变暖,以及经济发展过于依赖自然资源消耗的窘境与矛盾。在进行弹性城市的研究时,国内城市的建设规划要立足自身,以建立出适宜自身发展的规划建设。目前,国内的弹性城市建设沿用的方式主要是测度方法,该种模式能够有效适用在国内的弹性城市理论与实践之中,形成有效的传播催生规模效应,继而有效提升决策层对弹性建设的认知程度,拓展设计层面的考量范畴。
3 弹性城市建设理念对我国建设的影响
3.1规模化测评促进弹性城市规划设计
        大中型城市作为国内城市弹性测评机制的聚焦点,测评大中型城市能够引起相关行业领域、政府机构以及学术界的认可关注,继而更加重视弹性城市对于国内弹性城市的发展建设,逐步被认可之后,继而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建设依据。
3.2形成量化依据
        国外弹性城市的建设发展理论较之国内具有一定前瞻性,对于国内的弹性城市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国内在充分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也要逐步形成适宜国内弹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据。但国内也要逐步探索建立与国内城市弹性建设相对应的评价工具与系统体系,使得国内弹性城市建设能够逐步形成较为实用的评价体系,具备现实操作性。
3.3 促进城市长远弹性建设
        对于弹性城市建设而言,建立切实可行的测评指标,对其进行评价之后,根据评估结果来提出更具可行的宏观调整建议,从基础层面来提升测评指标,更好的额促进城市建设发展,使得弹性规划设计更趋人性化、科学化,从长远的发展视角来促进城市进步。
3.4 促进弹性城市建设精细化发展
        国内城市的规划设计,主要沿用以下方法进行改进:一是,弹性评估国内的规划设计,持续更新完善评估标准以及相关内容,更加专业的对比分析新旧评估标准,以更好的促进弹性城市建设发展趋于常态化发展建设,并结合城市的规划设计进行融合,通盘考虑。二是,提出相对应的规划建设技术指南,将估算预算的作用突显处理,从顶层做好框架构设工作,基于现有资源来更好的支撑整个城市的系统弹性建设。三是,详细的规划设计城市的空间功能区,对不同功能、区间要进行有效的评估,甄别其脆弱性,为后续的城市弹性建设提供更为精细的基础准备。
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速推进,国内的经济发展迅猛更是得益与国内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国内的生活水平的得到质的改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生态环境失衡、气候变端、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的频频出现,也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对城市的抵抗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弹性城市的建设规划有别于以往较为保守的规划空间设计,更多的是基于顶层思维来对城市进行弹性规划,将其作为城市强力发展的重要推手。
参考文献
        [1] 郭莹, 郑国勇, 耿志伟. 基于新形势的我国医院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探究[J]. 祖国, 2020, 288(04):60-63.
        [2] 李白. "三农"问题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 南方农业, 2020, 14(03):133-134.
        [3] 崇阳.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 公关世界, 2020(20).
        [4] 蒋镇远. 基于地理视角的智慧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理论思考[J]. 中国地名, 2020(1):60.
        [5]肖婧, 李松平, 梁姗. 健康的韧性城市规划模型构建与策略[J]. 规划师, 2020(6):61-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