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书灵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福建 厦门 365100
摘要:当前,院校机电类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给企业用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面对这一情况,要转变教学观念,突出理论应用性。中职院校课堂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更要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于实践,使之具备进入企业后动手实践的能力。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现代制造业人才。目前,我国机电产品制造业正在经历从大到强的转变,产业升级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要求从业人员要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这就对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来,院校加大改革力度,以培养懂理论的“创新创业”高素质人才为己任,结合生产实际来注重教学实践,以满足制造业用工需求。
关键词:院校;机电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1当前院校机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院校机电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很多学生学习存在着敷衍情况,加之机电专业课程难度大,学习起来非常困难,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2)不重视知识形成,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不够合理,只顾知识讲解,忽视形成过程,导致班级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3)动手实践能力较弱,学生往往不喜欢亲自动手实践,小组实践导致组内部分成员不愿意积极参与动手实践,失去了动手机会;(4)缺乏工匠精神,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专业知识;(5)与企业要求不符,很多知识在企业中用不到,缺乏企业要求具备的知识。综合来看,学生在长期学习中会感到学不到有用的专业知识,企业抱怨招人太困难,家长也不愿意把孩子再送到学校读书,出现三方都不满意的现象。面对上述难题,笔者认为培养“创新创业”专业人才方能解决,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就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展开探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培养“创新创业”专业人才的教学策略
2.1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
扎实的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讲非常重要,对机电专业学生来说,基础知识是未来工作的保障,在学习中要有足够耐心和恒心掌握、精通本专业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机电专业学生要面对各式各样的专业设备、待加工零件,缺乏扎实专业知识会影响到实际工作,出现产品报废等情况。从中职生本人角度看,一技之长是在社会立足的根本,也是在企业生存的必备条件。因此,教师要讲解专业知识,夯实学生基础,提升动手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时,笔者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产生学习成就感,逐步热爱机电这一行业。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维持学习的最大动力,浓厚兴趣加上刻意训练有助于学生掌握机电专业基础知识,为形成实践能力打下基础。以电工实训为例,为了让班级学生更加接近技术工人,能够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先讲解基础知识后,再划分出本节课重点和难点,激发学习主动性来形成知识体系。为了让班级学生对电路原理有正确的认识,笔者邀请某位学生到讲台讲解电路原理,以实践操作的方式来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有效掌握教材内容,巩固专业基础知识。
2.2注重知识的形成
目前,院校专业存在着课程设置简单、理念落后、学生基本功差、动手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他们不懂知识形成过程,无法有效应用课堂所学知识。实际上,机电专业知识间有着紧密联系,任何新知识与旧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因此,中职机电专业课教师要重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之中,从量逐步到质发生变化。当前,我国院校担负着为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产业未来能否顺利升级。
掌握知识间联系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析轴图纸,探讨要加工该零件所需的步骤,各步骤编写出代码,再由他们在仿真软件上进行模拟,探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动手实践能力。通过学习、分析指令代码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实践来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为实践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
2.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企业存在着不小差距,值得引起注意。实际上,专业教师人数不少,虽然理论功底深厚,但缺少实践能力;实训教师却不多,加之年龄偏大,有着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缺乏理论说教。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关注学生动手需求,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增加实践课比例,使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尊重其主体地位,激发课堂学习兴趣,改变机电专业课枯燥、乏味的局面。与普通设备相比,数控机床加工出的零件精度更高、外形更为复杂,能够有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和效率。在实践教学中,教师不妨开展项目式教学,以某个零件加工过程为教学切入点,注重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后,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学校车间展开实习,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来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鼓励组内解决遇到的问题,充分融入课堂实践之中,自主去操作、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消除对理论知识的陌生感。除了校内实习外,学校还要组织学生深入企业一线展开实训,了解当前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使他们能够无缝衔接到企业之中。
2.3树立工匠精神
对于院校学生来讲,毕业后进入企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企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优秀思想,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显著意义。目前,很多院校管理者在学校办学定位方面没有明确认识,只重视学生专业能力,把学校看作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场所,忽视了思想道德层面的培养。从现阶段来看,院校思想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他们并未意识到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也未将其融入课堂教育环节之中。讲课完成后,结合时代特点来引入鲜活的事例,给班级学生讲述大国工匠的故事,如,长安汽车高级技师刘源,横跨电子、电路、自动化、机械、液压等多个领域,有着丰富的维修知识与技术。刘源本人对机电设备原理、故障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和高效解决能力,被誉为“机电神医”,出现故障后往往通过设备表现状况就猜想到问题所在,提出解决方案,这吸引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再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达到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外,教研室同事共同组织和举办校级技能大赛,从竞赛计划、筹备到组织、运行等多个方面展开,吸引机械系多个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形成浓厚的竞赛氛围。
2.4培养“即插即用”型人才
对于院校教学而言,应用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在实践教学中,不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教师都要严格要求学生,重视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一种上班的感觉,缩短与企业的严要求差距。在与企业交流过程中,教师会发现他们对学生有着严格要求,功利性较强,不愿意在提升人员技能方面投入金钱和时间,对实习中产生的废品也颇有微词。面对上述现象,教师要狠抓动手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出“即插即用”型人才,从而为企业输送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
结束语
在未来,机电行业会有大的发展,学生在企业工作中要面对更多的新装备与新工艺,院校机电专业应把握好“中国制造2025”机会,注重教学实践性,结合企业用工需求,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己任,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打造出“即插即用”型专业人才,使他们成为广受用人企业欢迎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明苗.创新中职机电实践教学“三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6).
[2]陈海.加强机电实践教学改革,培养中职学生创新能力
[J].中国新通信,2014(9).
[3]周涛.中职机电专业实训教学中职业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