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与植物配置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3期   作者:徐雨霞
[导读] 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的诞生,人们对园林工程又有了全新的要求。
        徐雨霞
        宏正工程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 嘉兴314050
        摘要:随着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绿色环保理念的诞生,人们对园林工程又有了全新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现代化的设计思路,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植物配置
        引言
        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不是简单的植物、花卉搭配,而是要兼顾艺术性与实用性,要契合本地区的特点,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的工作;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节约的要求,要在兼顾生态性前提下,最大限度避免资源浪费。节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需要突出资源节约、生态恢复以及生态补偿与适应,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建设环境友好型省市的目标。
        1生态园林景观设计特点分析
        生态园林的景观设计可以简单理解为植物的优化分配、建筑物的合理布局,以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节的有效结合,从而营造出绿色、合理的环境。那么从具体的设计工作来看,也包含了很多方面。包括施工中的节能技术应用等。首先,需要相关部门注重可循环理念,提高水资源以及部分材料的回收利用率。其次,要最大限度地降低园林景观设计给周边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确保废气物的排放能够与生态的吸收相平衡,既要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也要避免不合理干预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2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方式
        2.1全面呈现出生态价值
        在景观设计期间,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复杂,如景观建设期间资金的有限性,原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对本地环境的不破坏,为当地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园林本身的美观等,这些都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因素。因此,在景观设计期间,设计师应充分协调当地居民与景观的关系,整合居民对景观的需求,增强景观设计的实用性;控制景观建设成本,避免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合理利用原生态环境中的自然因素,保持园林植物的合理分布,增加园林景观的美感。
        2.2物种多样性
        为了保证生态园林可以实现保护生态的目标,在保证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保证植物的成活率,防止外来植物抑制本土植物,就必须科学合理地配置植物。在建设生态园林时,通常引进植物种类较多,且每种数量较少,会导致植物出现消亡态势,植物的成活率较低。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在引进植物时,存在轻易否定、过度追求完美的现象,如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多数设计人员为了追求一次成型,会冷落适应性较强的植物,要求植物四季常青,但这种植物成活率较低,难以适应当地的土壤与气候环境,导致园林设计难以有效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所以,只有实现园林景观生态系统多样化,才能保证植物种类在生态园林景观中的多样性,应加强对自然群落的选取,其主要是指经过长时间孕育产生的群落,在自然环境下生长。自然群落中的植物修复能力强、有顽强的生命力,且不同的自然群落描述的自然景观美感不一样,具有不同的种类和地貌特征。在设计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过程中,可以在园林景观中应用自然群落,不仅能提升园林植物成活率,还能保证物种的多样性。
        2.3注重资源再生设计
        现如今,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工作中,自然是其最关键的趋势,而全面应用生态学,有利于提升风景园林自然性。而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也会对风景园林的自然性需求产生主要的作用,所以,应在资源再生设计中应用生态学,以便为植物生长奠定良好的资源基础。这就需要相关人员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先进的生态技术,并利用该技术提升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尤其是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力图将废弃工厂当作风景园林建设场地,在全面利用土地资源的同时,还可以显著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3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3.1从地域性角度分析
        首先是植物的选择,景观的艺术性以及欣赏价值很大程度取决于植物配置,合理配置植物可以营造出风格各异的美感。在选择植物时要重点考虑色彩搭配、季节搭配,植物品种应以本土品种为主,外来品种为辅,其中骨干树种要突出本地区的地域特色,充分彰显本地区独有的风貌。其次是植物比例的确定,根据适地适树理论,确定植物比例需要按照园林周围的环境、场地条件以及设计要求确定,合理确定各类植物的比例。最后是植物景观的布局,植物景观要以地形变化、树种变化以及不同配置方式来体现景观的欣赏价值以及艺术性,在景观布局上要充分体现植物的多样性。景观外观设计上主要以满足功能为主,同时结合园林的地形、建筑以及植物营造景观效果,在立面设计中也可以尝试采用动态视角处理,进而实现移步换景的效果。
        3.2从生物学角度分析
        在配制景观植物时,要确保植物可以在该区域正常生长并营造出良好的景观效果,植物的生长特性应当与该区域的土壤性状、气候以及环境相适应。这是营造植物景观的前提,否则无论设计多么优秀,因植物生长特性与该区域的条件不符,很难展现出设计的景观效果。
        3.3从乡土角度分析
        从乡土角度分析,一方面在植物选择上要以本土植物为主,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植物的成活率,有助于节省营造园林景观的成本,同时后期养护的难度也较低。另一方面在景观效果上要体现本土文化特色,彰显地域性文化魅力,比如杭州西湖的梅家坞茶文化村,其在植物配置上主要以茶文化为主,突出了本地区的文化特色。
        3.4从景观与周围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
        第一,营造景观的植物要与园林中其他植物保持和谐,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认为万物相生相克,在植物中这一思想也适用,不同植物之间会相互作用。比如刺槐与丁香两种花卉的味道会抑制周围植物生长;核桃叶对苹果具有毒性作用。因此,在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上要注意合理搭配,使不同植物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避免相互作用。第二,营造景观的植物要与周围建筑相互协调,生态园林景观的设计不仅要从美学的角度考虑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比如体量以及规模较大建筑周围宜配置高大的树木,而体量以及规模较小的植物则应配置颜色鲜艳、形象优雅的树种。第三,营造景观的植物要符合群众的审美需求,生态园林景观具有开放性,主要是为大众提供美的享受,因此,在植物配置上要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以及植物配置上要契合本地区的文化氛围以及风俗习惯,进而使城市居民获得美的享受。
        3.5从植物多样性角度分析
        在植物配置上应注重植物多样性,注重植物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生态园林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植物配置方面在突出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应增加植物多样性,不能仅考虑一时的景观效果而忽略植物生长要求。在植物配置方面,设计人员不能仅仅考虑植物所呈现的效果,而要重点考虑植物的合理搭配,增加植物的多样性不仅可以强化植物的适应性,同时也能在不同时间段或者季节呈现出不同的景观效果,可以提升园林景观的艺术性。
        结束语
        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要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以及景观效果的统一,在设计上要明确设计目标,以节约性、生态性以及景观效果为核心目标,在植物配置上要正确把握配置方法,突出植物景观的审美价值、生态价值,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参考文献:
        [1]谢璇.节约型生态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探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0(01):45-46.
        [2]王东.节约型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设计思路[J].乡村科技,2019(36):71-73.
        [3]王永志.园林植物在节约型园林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南方农业,2019,13(24):39-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