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冼敏敏
[导读]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学习思维具象化的学习方式

         冼敏敏
         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良井镇宏基小学  516265

         【摘要】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学习思维具象化的学习方式,对于改善小学语文阅读的现状有着显著的作用。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这种方法去学习,不仅可以掌握该知识点,还能拓展其他相关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得多样化,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除了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的问题外,也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质的提升。相比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理论和实践而言,国内的思维导图应用仍处于起步的阶段,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更是少之又少。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解决小学生因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理解文章导致阅读文本效率低这个问题,本文就如何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展开讨论。语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理解文本阅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归纳知识点的能力,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水平更上一个阶梯。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重点之一是阅读,虽然阅读教学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一直被列为重中之重,但是明显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育改革新局面。如何让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教学当中收获知识,如何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如何为学生注入新的思想的“血液”成为了语文教师的重要课题。张润柳曾提出“阅读教学的内容相对复杂、困难,思维导图可以使这些阅读资料的内容更为系统清晰地呈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深刻地记忆和组织所于都的资料,更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1]即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将学习思维具象化的学习方式,创新了教学模式,并把思维的过程以及结构通过图画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语文课堂的教育教学更加具体且生动有趣。本文就思维导图如何在语文课堂教育教学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效率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应用思维导图创新学生的思维,提升学习能力
         根据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1岁以后的认知发展即为形式运算阶段。[2]而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进行学段分类,四年级至六年级段岁数均在11岁至13岁之间,且都为小学的高年级阶段。因此,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从具体运算阶段过渡到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当中的应用,符合其阶段的思维特征。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较低,阅读过程较为机械,读中缺乏思考,甚少有将阅读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所以学生真正通过阅读吸收、学习到东西较少或者无。面对当前的阅读情况,语文教师可以应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理清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归纳与分析并产生联想,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自身语文阅读学习的能力。
          比如,在新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搭石》这一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从而实施教学的过程。《搭石》这一课的思维导图,可以以课文题目为中心,以课文的四个层次内容,即话搭石、摆搭石、走搭石、赞搭石四个部分作为第一层分支,让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再者,让学生根据文章每一部分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衍生其他的分支。注意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引导学生紧扣文章中“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中心句,让学生感受自己家乡的不一样的风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阅读,感受文本的魅力从而有所感悟。此外,学生学习认知的范围也更加广阔,促进其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发展。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一)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最简单最自由的方式是手绘,故本文所提到的思维导图的绘制全都基于手绘。无疑,就当前的授教方式而言,手绘不受工具、时间、空间的限制,只要手中有笔和纸,学生即可无拘无束地发散思维,使课堂变得更加色彩纷呈。
          绘制思维导图首先要在白纸的中心确定一个主题词,若能配上相应的主题图片则更好,因为图片能让人的视觉上得到享受,同时也能及时抓住读者的眼球。

其次,围绕着中心词向外延伸,根据文章的逻辑顺序构建一级分支。接着,再从一级分支衍生出二级甚至更高等级的分支等。简而言之,思维导图的分支是从最重要的中心内容放射出来的,越靠近中心说明其越重要。
         (二)教师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1.教师讲解概括文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创作
         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阅读主要以记叙文为主,在绘制此类文章的思维导图时,可以引导学生将记叙文的六要素作为分支绘制思维导图。若是其他类型的文本阅读,可先概括文章每一层次、部分的意思,再找关键词设立分支衍生下去。
         以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此单元的语文要素需要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后,写一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本单元的第一课《白鹭》是一篇出自现代作家和诗人郭沫若的散文,文章的语言精美。本课,教师可引导学生围绕“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一句中心,从外形美、清田独钓图、清晨望哨图、黄昏低飞图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几个部分来创作思维导图。尤其引导学生从三幅优美的图画感受寻常的白鹭蕴含着独特的美,学会刻画喜爱的事物,从而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后,就能更为简单地背诵文章。
         此外,教师在教授思维导图时,应注意以讲解为辅,以学生、教材、课堂为中心。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教师加以指导。
         2. 理清文章脉络,主次分明,深入感悟
         教师教授完课文后利用课堂小组学习讨论等方式,完成表格、程序图或者树状图等概括全文,使得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行文脉络,更为清晰明了。理清楚行文结构后,分清主要内容以及次要内容。最后,教师进行思维导图的启发教育,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习小组讨论学习,发散思维
         有效的学习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当中来。因此,教师在平常的教学当中,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比如小组讨论学习等。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应当多多鼓励学生大胆地创新自己的思维导图。比如学生完成了行文结构图后,小组讨论完成并派代表汇报,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通过组员之间的互相互助,绘制好思维导图。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个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相信在思想的碰撞下,思维导图的创作会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这种将图画与文本结合的学习方式,可以让所学内容简单明了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思维导图的应用在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完成阅读教学设计时,首先以单元目标为中心,理清单元及课文的重难点,再深入解读文本。合理引导小学生阅读学习,把握文本结构及理解文章内容,并在深入感悟文章后,发散思维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只有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发挥出思维导图的最大能效性,才能真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最终实现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学生思维导图展示










图3-1










图3-2
参考文献
[1]张润柳.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110.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