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梁伟军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
 
         梁伟军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小平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在粤港澳大湾区,课程内容有所差异。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内在关联,从小学语文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机制、课程框架、课程教学理念等方面,论述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比较关键点,以此为海峡两岸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框架;课程目标

前言: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指的是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地区,作为经济高开放区,在教育领域方面也有着明显特征。港澳地区与内地区域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受地域条件与文化的影响,小学语文课程有着一定的差异特质。但因其具有统一化语言基础,故而可结合研究成果,为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给予新的指引。
一、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的内在关联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海峡两岸地区,故而本文专门从港澳地区语文教育、内地语文教育方向进行比较,以此为我国语文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语文课程可细分为文字、文化、文学、文章四个部分。早在2011年推行教改举措后,港澳、内地地区均重新调整了小学语文课程名称,调整为“国语教学”。事实上,小学阶段,内地语文课程与港澳地区的语文课程有着密切的关联,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为小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普及语文文化知识,这些都具有明显的相同点。由于港澳地区与广州深圳地区在语言上以粤语、潮州话、普通话有所区分,造成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用语不一致。随着普通话教学要求的推广,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也逐渐形成统一化课程标准[1]。
二、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比较关键点
(一)小学语文课程目标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地区,其中广州深圳均可划分为中国内地区域内,而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可精准划分为内地语文与港澳地区三地小学语文课程的对比。
         其中以课程目标为对比标准,广州深圳地区具体以三维育人为主要的课程标准,即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讲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普及。而香港地区则主张全人发展,从小学生共通能力、知识量的储备、价值观与态度目标着手。至于澳门地区,与内地三维目标相似度较高。简化为知识、态度、技能的培养。从内地语文课程教育视域分析,关于思想道德的建设多以爱国情怀为主,而且较为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文化态度的树立,从多项教学活动实践结果中可发现:内地语文教学更加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包括自主学习思维与探究能力的强化。至于港澳地区的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侧重于母语文化的宣扬,爱港爱澳思想的形成,要求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当具备预见能力,为后续小学生的个体发展奠定基础[2]。
         结合三个地点建立的语文课程目标,可推断出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课程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即均有素养培养的主体语文目标,尤其在香港地区,因其重点以粤语作为交流语言,故而在语文教学中,更加强调小学生口语能力与聆听能力的改善,并且还采用语文画本、剧本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表达水平。同时,在小学语文课程目标优化上,应更加清晰,以免出现目标模糊问题,影响语文教学有效性。比如在技能目标实现上,应结合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从小学生思考技能、听说读写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提升上重塑细化目标。
(二)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机制
         粤港澳大湾区的小学语文课程评价机制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属于内地区域的广州深圳地区,所建立的课程评价机制多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主,而且强调教学融合。同时,文字书写、语文病句的分析、字音字形基础知识占比40分左右,文言文翻译、阅读内容的发展,占比30分,其余30分为写作能力的体现,在常规试卷100分满分,还设有5分附加题,用于评估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丰富度。为了进一步贴合我国提出的创新改革理念,小学语文课程也趋于创新发展,不但题型有所新增,而且涉及内容也更加切合时宜。而港澳地区所设置的课程评估机制更加灵活且多样,主要是为了验证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进度与学习行为的规范性。
         此外,香港还专门采用多方评估主体,共同参与小学生语文学习成果的评估活动,利用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测等方式,促使评估信息更具参考价值。澳门地区设定的语文课程评价机制,需要参照教学大纲,有侧重点的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采用讨论评估法、档案总结法,对学生的言语技能实现有效评估。三个地点的语文课程评估机制各有特色,理应根据异同点编制适用性更广泛的教学评估机制,由此为小学语文课程的精准评价提供助力。
(三)小学语文课程框架
         香港与广州深圳地区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在课程框架呈现结果上差异更加显著。其中香港小学语文课程以粤语为主,在“国语教育”中,根据教学课程目标分别提出了具体的框架内容,即阅读教学、写作教学、文学教学、思维教学等,这些均属于国学教学内容,并且始终围绕学生共通能力的培养目标落实教学内容。而内地语文教学在每一教学环节均设有明确的阶段学习内容。在每一章节中都会提出具体的教学建议以及教材编写建议等,而且还具有70篇优秀诗文推荐名目,鼓励小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攒语文知识,进而锻炼自身阅读能力。相比之下,澳门小学语文框架细分为教学方法、教学要求、教学指导等内容,结合20项课程目标,指引教学评估体系,最终促使小学语文课程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从上述小学语文框架内容中相似度较高,尤其课程设计环节,尽管对于课程评估的说法不同,但整体评估要求与目的基本一致。
         比较之下差异处表现在学年段的划分上,内地皆采用九年连贯教育为主,而香港则划分为三个学年段,每两个年级为一个教学段,以此帮助语文教师调整教学流程。澳门同香港地区同样以“三学段”为框架标准。基于此,三个地点的语文课程框架差异显著,可充分结合异同点总结出整体性教学框架,用于指导小学语文教师重新审视语文教学要求[3]。
(四)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比较,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小学语文教育差异的关键部分。其中广州深圳等内地区域实施的教学理念以小学生语文知识能力、探究思维、合作精神为主。香港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且主张小学生全面均衡的发展,通过学生人格的美化与个体的发展,将小学生培养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且个性鲜明的优质少年。澳门地区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运用的教学理念,具有本土化特征,即讲述的语文课程内容与澳门的社会属性关联度更大,因其多以中文为母语,故而在教学阶段侧重于学生中文表达与灵活运用技能的提升。据此,三个地点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理念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处,为了进一步弘扬我国传统语文文化,应适当调整对语言文字教学内容的重视度,而且还应依托小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其制定可行性教学规划,继而为小学生创造良性成长环境。
结论:综上所述,港澳地区与内地作为海峡两岸发展的重要主体,其小学语文课程方面的内容也是当前语文教育行业中值得予以重视的关键部分。对此,应从课程标准、课程评价机制、课程框架、教学理念等方面着手,由此为整体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优质改革提供活力,便于促进全体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王文鹏,黄志军.中国内地与香港地区针对智力障碍学生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或指引)比较研究[J].现代特殊教育,2018(15):72-75.
[2]钟展艳,李志厚.香港全港性系统评估及其启示——以小学语文课程评估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8(09):45-51.
[3]周静怡.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落实语文要素的三个角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0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