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玉杰
身份证号:37292619920103****
摘要:水利工程的应用不仅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良好的水利工程也对社会发展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我国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属于利国利民的一个建设项目,不同的水利工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价值。基于此,本文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防治
引言
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混凝土施工的特殊性,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的施工行为或者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极易引起混凝土裂缝,如果裂缝没有及时处理,将会引起更为严重的结构性问题。因此,加强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当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点。
一、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施工不到位
一是混凝土浇筑时,施工人员不按技术要求进行振捣,振捣棒插入位置、间距不当,造成混凝土漏振、振捣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诱导裂缝产生。二是混凝土拌和时间不够,致使拌和不均匀(特别是掺用掺合料的混凝土)。拌合楼至现场浇筑点距离较长,运输时间间隔过长,造成混凝土和易性差,容易产生裂缝。三是浇筑停歇时间过长容易产生冷缝。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至少进行3次抹面压光,否则容易产生表面裂缝。四是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保温或降温措施不到位,造成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形成温度裂缝。五是施工现场风速过大,温度过高,造成混凝土早期脱水,引起收缩裂缝。
1.2温度
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裂缝中,温度裂缝非常常见,这一类型的裂缝往往是由温度原因所造成的,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对温度的有效管理与控制,造成了混凝土裂缝。一般情况下,温度是影响裂缝宽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当混凝土内外部的温度差异非常大时,内外温度的不均匀导致温度变形和温度应力的产生,也就诱发了混凝土裂缝。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温度应力与温差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二者呈正比,混凝土结构的内外约束力会远远低于温度应力,此时,同样会产生裂缝。
二、水利工程建设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2.1合理选择材料
根据配合比选择合适的水泥品种、等级,采用符合规范要求的粗细骨料,粗细材料要在使用前对含泥量、含水率、有机杂质等进行检测。宜优先选用中粗砂、粒径合格中小石子,砂含泥量小于3%,中小石子含泥量小于1%。同时,对石料强度进行坚固性试验,保证强度不低于60MPa,对泥土含量超标的粗细骨料进行冲洗,检验达标后方可作为混凝土原材料。外加剂在使用前应经过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其掺加比例。同时,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组分,进而降低混凝土水化热,避免产生温度裂缝。按照《水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DL/T5330-2015)的规定,依据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抗冻抗渗等指标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用水量不宜大于170kg/m3,混凝土水胶比不宜大于0.60,宜采用引气剂、减水剂增加混凝土的和易性。
2.2对原材料加强管理
混凝土是多种原材料的混合物,其最终的性能会受到这些原材料质量、性能等的影响。
因此,如果要实现对混凝土裂缝的预防,同样需要在工程实施的过程中,加强对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管理,有关管理人员在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混凝土施工标准,来保障各种原材料性能与材料使用标准的一致性,严禁不合格材料的使用。比如,水泥作为混凝土中的重要材料,市场上的水泥标号非常多,在水泥使用时,必须要使得水泥标号、性能与混凝土施工要求相一致。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管理重点是加强对各类原材料性能、质量的控制,以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不合格材料的使用,材料采购人员需要对市场上的同类型材料加以严格的质量和性能等对比,选择最佳的材料类型。在材料进场的过程中,专业的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各种材料的质量验收,如果质量检测不合格,要严禁材料的进场。材料进场以后,专业的材料管理人员需根据各种材料的性能差异,来进行分类的存放与管理,加强存放环境的管理,比如,对水泥材料而言,必须要做好防潮处理,否则,一旦水泥受潮,其性能将会降低,也就难以作为施工材料直接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材料浪费。
2.3做好混凝土浇筑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水利建设工程中,要想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施工标准,就要提前将相关的准备工作做好。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首先,相应施工人员要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完成面层分条以及锯缝的设计工作。其次,利用空气泵等施工设备将施工面上的灰尘以及其他颗粒状物吹干净。再次,在混凝土施工的前一天,要对施工面做好洒水加湿工作,这一环节完成后,要在施工面上盖布,其主要目的就是使施工面的问题得到平衡。当这一环节完成后,就能进行下一环节,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对于此项工作的进行,可以利用分块施工的方法,将施工面分成多区域,其中要保证分割的科学合理。当浇筑完成后,如果区域内的混凝土出现裂缝,再对其进行填补,将这些分块区域拼成一个整体。其中,当混凝土的表面即将凝结时,要利用抹面法,对即将凝固的混凝土表面进行抹压处理。最后,在进行抹压技术的处理时,要在其表面铺盖一层保湿薄膜,并且两者要同时进行,边抹压边盖膜,其主要目的是将其表面水分的流失速度降低至最小,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上规避混凝土产生裂缝。
2.4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养护包括以下几方面:(1)搭设混凝土养护棚。采用保温保湿的养护方法,搭设养护棚以降低外部天气变化对混凝土养护的影响。(2)控制养护水温度。整个养护过程保证混凝土面一直处于湿润状态,发现干燥表面及时补水,参考标准求控制养护用水温度不低于混凝土表面温度11℃,避免干缩裂缝。(3)及时进行养护覆盖。筏基底板所有侧面均采用带模养护,并在面板外填塞一层保温岩棉。底板插筋区域采用铺设多层土工布,对于墙体插筋区、截面较大位置顶面可增铺保温岩棉。混凝土养护完成后对表面质量进行验收,相较于相似类型机组筏基底板裂缝数量明显减少。经过对本次混凝土养护期间测温数据及补水情况分析,出现裂缝位置温度及应力监测无异常,养护期间无失水,该部分裂缝为现场测温结束并拆除养护材料后出现的干缩裂缝,并经采用超声波法及凿除法测得的裂缝深度显示均为非贯穿性的浅表裂缝。
结束语:
混凝土裂缝是水利水电工程结构中最为常见的质量问题,导致裂缝发生的原因非常多,如果要实现裂缝的预防与控制,工程人员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就需要根据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选择相应的裂缝预防和处理策略,并做好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十分重要的,重视外加剂和水的配比,进一步细化骨料及其他掺合料,从而将预拌混凝土制作推向科学化、规范化之路。提升混凝土施工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守亮.分析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30):123-124.
[2]谭有华,邓大巍,陈泽凌.浅谈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中砼裂缝的防治[J].内蒙古水利,2017(09):43-44.
[3]黄学斌.水利工程水泥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分析及防治[J].江西建材,2017(03):124+128.
[4]胡焕青,房可伟.浅析水工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3):285-286.
[5]刘建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成因和防治探讨[J].甘肃科技,2011,27(05):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