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灿
山东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公司,山东济南,250000
摘要:我国经济长期的高速稳定增长,商务活动变得活跃,商务旅客的出行需求大幅增加;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休闲旅游等因私出行人数大幅增长,且随着消费升级,更多的消费者选择国内长途或国际旅行,航空成为休闲旅游主要的交通工具。飞机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可以提高飞机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航企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飞机;维修计划;过程控制优化
前言: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民航飞机维修关系体系已初步完善,维修水平不断提高,维修行为越来越规范,有效地促进了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的提高。通过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员工基本上可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纠正不良的工作习惯。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飞机维修工作中仍然存在错误和不安全事故。事故的大多数原因是由于不正常的操作造成的,有些员工也缺乏工作责任感。因此,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的监督和提醒,将减少违规行为的发生,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更好地规范维修工作,提高民航飞机维修质量。
1、维修生产计划的成本分析
优化维修生产计划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飞机维修成本的主要来源是基于维修大纲的一些例检项目。飞机的维修方案一旦确立之后,所有的维修项目就必须在其规定的周期内强制完成。通常维修项目包括航线维修、部件维修、动力装置维修、飞机结构检修等。航线维修是指根据相应飞机、发动机维护手册等对航线进行故障和缺陷的处理。与其他维修项目相比,航线维修对维修时间有非常严格的限制。航线维修是级别最低的项目,消耗的主要是人力成本。飞机的动力装置也是就是发动机,该项目的维修成本是所有维修项目中最高的。发动机热部件的损耗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的维修周期,而发动机中不同热部件的周期存在固有差异,使得每次发动机检修过程中需要更换的热部件数量不同,成本费用也就不同。对热部件的合理控制是降低发动机维修成本的主要方式。对飞机结构的维修,可以将飞机结构的腐蚀控制在较好的状态内,使飞机能够保持良好的飞行状态。飞机结构检修的周期为一般为4年,成本年均25万美元左右,检修耗费的平均时长为40天。飞机结构检修在所有维修项目中级别是最高的。
2、飞机维修原则
我国的高科技技术在近几年来不断的发展,这也促进了民航飞机制造产业的壮大和发展,不仅民航飞机制造的数量越来越多,且设计与工艺技术方面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也要不断的改进。经过不断的验证,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维修局限性,大大延长了民航飞机的生命周期。另外,在民航飞机的维修中,提高飞机部件的安全性是维修技术的最基本的原则,也就是说,民航飞机维修中,必须要做到运用先进的检测仪器对飞机的性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对检测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检测中所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及时的修正,以最大限度保证飞机的出行安全。除此之外,如果民航飞机的某一个部件在运行中出现问题时,要及时通过飞机上的自动检测系统对飞机部件进行及时地检测,并根据仪器的检测的问题点对其进行部件的调整或维修,保证民航飞机运行安全性的同时降低民航飞机的维修成本。
3、飞机维修过程控制优化措施
3.1建立科学的飞机维修思想
飞机维修就是关注飞机在维护过程中的维修原理,这是飞机维修的指导行为规范,也是飞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因此,明确飞机维修思想是做好飞机维修生产计划控制的基础,用科学的飞机维修思想指导飞机维修顺序的设计。现代飞机维修的主要维修思维是把飞机的可靠性作为中心管理内容,作为预防前提的维修任务,在飞机维修工作中控制好维修任务的完成过程。飞机维修是为了预防飞行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排除故障,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因此,飞机维修不能把重点放在后期维修上,更重要的是前期预防,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另外,可靠性管理维修方式主要运用在大型故障检查,经过故障排查分析来影响飞机的安全规范,确定有效的飞机维修方案,增加飞机维修的成功率。这样的维修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好飞机的维修成本,减少成本支出,提升飞机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飞机维修过程中严格遵守这两种思想并落实到实处,才能提升飞机的维修效率,降低成本支出。
3.2优化组包控制方式
其运行原理是利用航线+块检控制的工作内容整合,促使停场的规律性,充分提高了停场时间的有效利用率。C检以下的条目则统一接受常规目视检查、操作检查等维修方式,这种方法不但能有效节约人工成本,还能极大地减少工作量。另外,考虑到结构/防腐工作多数均集中在C检中,所以这类检测方法并不会影响其安全性。部分零部件更换、内外部保养、客舱更新等工作也均落实在这一过程中,两部分分离进行,互不干扰.
3.3做好航材成本管理以减少资金大量被占用
多数民航飞机维修公司对于航材的配备会选择就近声誉良好的厂家或企业签署协议,因涉及成本控制,民航飞机维修公司通常会储备常用的周转件与消耗性的航材,即计划性的器材需求。若航材需求不在计划器材清单中,大量购入非计划性航材将造成库存积压严重,影响公司的费用支出与订购成本,严重阻碍飞机维修公司的高效运转。对此,民航飞机维修公司成本控制人员与维修业务人员应共同合作,按照周转件与消耗件的特点差异进行需求预测,合理安排航材库存结构,降低库存备件占用资金的同时提升保障率。
3.4实行分级管理控制机制
参与民航飞机维修过程控制的工作人员的级别各有不同,为了避免权责不分,协调好管理幅度和管理深度之间的矛盾,一定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的级别有自己的职责和工作的内容。并且按照工作内容、复杂度和重要度,把关键的控制点分配到不同级别的人员手中,这样形成管理链条,实现对过程的有效管理和控制。同时,在民航飞机维修工作的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交点,这也容易导致管理工作盲点的出现,因而必须在过程中分为若干子项目,实行分级管理,把责任切实地落实在每个人身上,形成过程控制的有机整体。
3.5根据季节变化适时增加日常维护
民航维修工作中最基础、最简单的工作就是对飞机进行日常的维护:包括航线例行维护和定检例行维护,虽然说这两项工作是常规维修,难度不大,但是对于飞机的持续适航来说作用很大,一旦出现偏差就会出现事故隐患。例如,飞机的轮胎/刹车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维护,有可能会造成爆胎和冲出跑道的危险。因此,各家航空公司也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多种维护措施。同时,由于飞机故障发生的概率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需要在夏季和冬季到来之前对飞机进行彻底的检修工作:在夏季的时候需要重点检查飞机的空调系统、防火系统和APU(机载辅助动力装置)等系统的运转情况,定期的对发动机进行在翼水洗(一般以A检为正常间隔,如远程监控裕度较低则临时增加一次水洗,冬季气温低于0℃则暂停水洗)、清洗空调散热器,还要检查气象雷达收发装置和通讯导航设备是否运转正常,预防极端天气飞入不安全的空域;在冬季的时候需要注意加强对引气系统、防冰防雨等系统的维护,在必要的时候对重要的部件采取加温、放水等措施以防止结冰堵塞。
3.6维修技术的创新性和规律性
民航飞机的维修技术的创新性发展是我国当前飞机故障维修的发展趋势。在系列的先进技术帮扶之下,可以创新维修技术,用其来增强维修的有效性,降低维修的难度。并且还需要进行定期规律的民航飞机维修检测,为民航飞机的正常运营做强有力的保证
结束语:飞机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优化策略的设计是飞机维修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对民航企业的正常运行和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护生产计划的目标是调整维护策略计划,降低维护成本投入,提高飞机正常运行的可用性,提高民航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银坤.中国通用航空维修管理体系建设研究[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3.
[2]文昌华,骆红刚.浅谈飞机维修生产计划与控制及其系统实现[J].民航科技,2016(16):111-114.
[3]林猛林.电子测试技术在飞机维修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6:203+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