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筑工程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3期   作者:陈宝才
[导读] 在各类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较为常见,如果未做好软弱地基处理,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还会给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带来严重质量问题,出现安全隐患。
        陈宝才
        临沂经开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省临沂市276034
        摘要:在各类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弱地基较为常见,如果未做好软弱地基处理,不仅会影响工程施工进度,甚至还会给整个建设工程项目带来严重质量问题,出现安全隐患。因此,为了维持建设工程施工的顺利有效开展,必须要提高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重视度,通过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等方式避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受到影响,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
引言
        地基施工是工程项目施工环节中的重要部分,在工程竣工之后难以检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问题,则会对工程的安全性造成十分严重的影响,带来安全隐患。软土指的是天然含水率较大、压缩性较高、强度较低、渗透性较低的一种呈软塑以及流塑状态的粘性土壤,在很多地区都比较常见,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之一。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软弱地基塌陷、软弱地基变形等,软弱地基沉降又是最常见的危害,一般出现在淤泥和软土地质地域,软弱地基的承载力不强。加强软弱地基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确保工程安全的重要途径。
        一        软弱地基形成的主要原因
        在建设地基施工过程中,其中软弱地基施工主要指的是水分与有机含量比较高的地基类型,因为土壤本身的构成成分比较复杂,并且不同的土壤成分的质量与体积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造成了土壤结构本身比较的松散,同时在表面上具有很多的空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地基的整体轻度与稳定性,软弱地基的抗压能力、抗剪能力以及抗拉伸能力普遍偏低,非常容易产生沉降问题,对工程地基施工造成了非常大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在软弱地基的整体状态上,表现为固态的形式,而在受到外力的时候,就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形变问题,转变成为整体流动的形势,地基作为建设整体的承载部分,在受到比较大外力的时候,很有可能产生一定的位移或者是形变,要是这种外部的作用力超过了建设体本身的最大承载力,就会产生地基下沉的问题,并且在后续还会产生建设体的各种类型的病害问题,所以说,对软弱地基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二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技术
        桩基础施工是软弱地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方式,包括桩和桩承台两个部分,其中桩基础施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预制桩,一种是灌注桩,对桩基础施工具体方案进行确定的时候要根据工程地质条件考虑桩的类型、断面、长度等。常见的桩基础施工技术主要有两种:
        第一,静力压桩施工技术。对于一般的建筑项目而言,如果采用打桩机进行打桩,则产生的噪声比较大,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静力桩是一种利用静压力在软土层中作用,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层中的方法,这种桩基础施工方法产生的噪声污染较少,而且能够节约钢筋混凝土的成本,对于一些在居民居住区域附近的软弱地基施工十分适用。第二,振动沉桩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指的是在桩体的顶部安装一个固定的振动器,使其产生振动,然后带动桩体,将振动传递到土层中,带动土层受迫振动,从而产生收缩和位移的过程,振动沉桩施工技术可以使得桩体表面和土层之间的摩擦力减小,而且桩体可以在自重和振动力的同时作用下逐渐沉入土中,从而产生相应的作用。在开始打桩的时候应该要首先采用小距离轻度锤击的方式,让桩体可以正常沉入土中,入土的高度大约为2米即可,然后逐渐增加深度,直到桩体在土中的深度达到要求。这种施工方法比较简单,对设备的要求不高,而且桩体的重量较轻,体积小,可以提高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成本,对于粘土、松散的沙土等比较适用。
三        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检测控制
3.1桩身混凝土、桩底支撑
        运用超声波以及小应变动测进行检测,软弱地基桩基存在以下缺陷:①建设的部分基础桩桩身存在着局部离析和胶结不良等问题,具体在桩顶1~2m范围内以及桩底2m左右,占据所有检测桩基础数量的30%。

②建设的软弱地基桩基础,部分桩底基岩的支承能力不强,存在着胶接不良或者其他问题,底部存在3~4cm的泥岩碎块沉碴,或者桩底部持力层弱,占据所有检测桩基础数量的20%。经过上述检测后,对被评定为三类桩基础的三根桩,组织开展抽芯验证实践,除了2组平均强度超出C23-C24范围外,剩余都能够达到规范要求。芯样的感官反映基础桩的质量很好,骨粒分布较为均匀,水泥和骨料之间搅拌比较均匀,胶结紧密。从芯样的表面情况来说,不存在离析的情况,只有30#-2桩在10~11m段区段内出现2mm×3mm不相连通的小气孔。经过检查发现两钻芯孔底部存在着厚度范围在20~40cm的灰黑色淤泥,剩余二桩孔底沉淀厚度可以达到规范要求。
3.2补强处理
        通过桩芯样的分析提出怀疑,认为淤泥的出现是因为钢筋笼在下放环节揪下来的淤泥,或者为桩基础底泥岩软化物。使用型号为1.5MPa的空压机设备,将空气沿着钻芯孔中的钢管,通过试加压操作分析,发现没有经过灌水的桩底存在自然水冒出,孔底存在的水和与淤质夹层从另外一个孔喷射出来,连续进行施压清洗大约36h,喷射出的浆水逐渐变清,不过水量没有明显的减少,同时含有部分风化砾岩,岩石的颜色为黄褐色。根据现有的地质勘察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认为此桩底存在天然裂隙,加之因为桩底泥岩抗压强度不强,潜水渗入,加之使用的抽芯机处于高速运行状态,使得芯孔位置泥岩软化。基于此,进行桩处理时,对天然裂隙进行封闭处理。使用压浆机,将含有0.2%铝粉的高性能水泥浆液通过高压的方式灌入,当另外一个孔口冒浆后,使用木塞塞紧,同时保持荷2h,能够保证补强的效果。
3.3钻进控制
        开展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作业时,要做好钻进施工环节的把控,在施工作业环节组织工程管理工作人员,加大对作业现场的检查力度,确保使用的泥浆材料质量达标,保证泥浆材料的比重和砂率等各项指标都能够达到要求。做好施工的动态化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免产生质量问题。
3.4清孔阶段
        在进行软弱地基桩基础部分的施工时,要将清孔作为主要环节做好严格的把控。开展作业前,结合施工作业现场做好勘察工作,掌握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基本情况,总结过往的施工经验,针对清孔环节常见的问题,形成相应的作业方案,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保证。需要注意的是,若想高效清孔,必须要做好机械设备和操作工艺等的把控,最大程度上确保作业的质量和效果,以免引发质量问题,确保此项工作高效实施,实现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把控目标。
3.5灌注混凝土
        从灌注混凝土的把控角度来说,在施工现场组织此项管理工作时,要按照灌注作业的方案和规范,制定灌注混凝土的施工严格把控。①做好灌注施工作业的组织工作。根据灌注作业的基本需求,组织人力资源和机械设备等,做好工作部署,保证各项工作全面开展。②做好灌注环节的质量把控工作。组织施工管理工作人员旁站监督,做好此项作业的全过程检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保证作业的效率和效果。③要针对施工检查发现的问题,组织工作人员进行整改。对整改工作做好追踪,保证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处理,避免影响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弱地基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形式,桩基础施工是软弱地基加固处理的主要方式,在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检测,尤其是针对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必须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管理,做好相关项目的检测,对于不合理的施工项目,要及时进行解决,以免对后续施工环节的质量产生严重危害和影响。
参考文献:
[1]任海涛,韩旭,方晶.        浅谈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J].        建材发展导向:下,        2016,        14(3).
[2]张兴才.        关于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探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226-00226.
[3]席亚军.        论软弱地基桩基础施工质量检测分析[J].        工程技术:文摘版:00248-00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