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3期   作者:张建新
[导读] 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社会行业运行与发展中,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张建新
        江苏祥通建设有限公司 214000
        摘要: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被广泛运用到我国社会行业运行与发展中,给各个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综合水平,使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科学性得到了有力的保障。本文对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应用
前言:水利工程和其他的建筑类工程有所不同,水利工程涉及的周期长、投入的资金量大,并且会对周围的环境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中面对大量的数据信息,有必要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科学性。近些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规模有所扩大、体量逐渐增长,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率,推动水利工程行业未来的更进一步长足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一)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应用
        数据采集环节中所运用到的信息技术手段最常见的就是北斗定位系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水利工程项目的采集数据的过程中,为了保证水利工程项目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现状,发挥出GPS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定位系统的作用,保证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数据更新方面发挥了实时更新的功能,能够结合对数据变化的分析及时反馈信息更新信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数据采集环节,此类信息技术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手段,提高了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例如新沟河延伸拓浚工程无锡市滨湖区河道施工Ⅱ标,本标段工程北起胡埭大桥,南至太湖入口,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了数据的采集和分析[1]。
(二)工程检测过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工程检测环节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作为重点环节之一,单位运用的信息技术在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基础之上,对水利工程的程序进行直接的检查,整体的检测准确率较高、精确度强,消耗的检查时间短,具有耗时小、效率高的特点,能够将工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准确、及时地反馈出来,为工程检测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三)工程辅助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
        数据处理和科学管理是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管理良好质量与效率的前提,为了提高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水平,工程单位需要利用信息技术,有针对性地解决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信息技术在工程辅助环节中的应用主要以BIM软件和CAD软件为主,这两个软件在绘图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效果,能够结合实际的水利工程现状以及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的建模,加强对水利工程整体情况的准确分析。水利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在可视化的管理与分析模式下,科学性和准确性大大增强,整体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效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运用绘图软件使工作人员的手工绘图负担和工作压力减轻,可以使工作人员节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其他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事项中,进行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绘图环节运用绘图软件时,不仅简化了绘图的过程,同时调整和更改的功能使绘图工作更完善,准确度有所提高,在精确的图纸运用下,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
(四)施工管理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覆盖了广泛的专业范围,计算数据庞大,应用到的设备和技术繁多复杂,因此使得水利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体现了较高的专业度和难度。针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管理,总体来讲可以划分成三个不同的部分,分别是施工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和施工流程的管理,具体到实际的施工中,离不开相应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当出现施工环节漏洞问题时,很容易引起水利工程安全事故问题的发生,不仅降低施工质量,拖慢了施工的速度,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效益也形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水平,能够使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合理性不断提升,增强了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效率[3]。
        以施工设备的管理为例,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对不同设备性能优势、用途等进行合理的类别划分,提高了施工设备管理的效率,建立起信息数据库平台,将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工作原理、性能、用途等详细地录入到数据库中,为施工人员的具体施工提供便利条件。施工人员能够结合实际的需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施工设备,并且根据数据库平台上记录的设备零部件价格以及不同设备的具体使用情况、运行效率等,加强对设备的科学、合理维护,保证各个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失踪人员的工作状态进行准确地判断,包括对人员出行状况的监督和管理,均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施工人员管理的有效性。以施工流程的管理为例,在对施工流程进行把控的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实时监测的功能,对于一些不确定的施工状况,可以在准确、实时的监测下选择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施工,推进施工进程,实现了对施工管理各个环节的优化[4]。
(五)验收阶段信息技术的应用
        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中,验收阶段作为最重要的收尾时期,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对水利工程的验收效率,其中数据库处理技术是最常用的信息技术之一。我国的数据库处理技术快速发展,目前被广泛运用到各行业领域中,构建起了对象型数据库的管理模式,将其运用到水利工程的项目验收环节中,发挥了数据库管理模式的有利作用,针对水利工程项目中繁多复杂的数据信息,提高了处理效率和准确性,获取相关结论更全面、更准确。在分析水利工程项目时,利用对象型数据库管理模式,可以使数据整理和利用效率得到更进一步的优化,发挥数据库的录入数据功能,保证工程数据保存的完整性、准确性。通过建立信息化的共享数据库,还能够实现对数据的合理保护,避免发生数据丢失的情况,为相关人员后续的审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5]。
二、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优化措施
        为了将信息技术的有效优势作用发挥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中,应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更进一步优化探索,加强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专用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国家部门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对水利工程的软件开发给予技术支持、资金支持,通过综合性考量水利工程的实际特性,实现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专用软件的优化设计,提高其功能性效果,使软件设计符合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管理需求和建设需求。加强对水利工程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强化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使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中,加强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培养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加强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的信息化队伍建设,培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和较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人员。针对现有的一线工作人员,可通过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的相关培训,使一线工作人员能够提高软件的使用水平,强化工作效率,营造良好的信息技术应用氛围,鼓励相关工作人员积极、自主地加入到学习信息技术实践中来,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工作人员整体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提高[6]。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建设管理中作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提高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科学性和综合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工作人员应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施工现状,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将数据直观地展现出来,在形象的图形中提高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综合水平,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强化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东晓.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28):171-172.
[2]张会竞.信息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创新,2020(24):86-87.
[3]张沛.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0,23(14):100-101.
[4]张雪晴.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05):55-56.
[5]王志英.信息技术在民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水泥,2019(12):346.
[6]张久林.关于信息技术在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门窗,2019(21):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