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相关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33期   作者:蔺文奇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建设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蔺文奇
        榆林市广大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省  710000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城市建设随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作为我国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政道路的建设与设计水平不仅影响着国民的日常生活,也体现了城市的文明风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堵塞”等城市病也逐渐出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发展,合理地规划设计城市道路至关重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分类及其主要的功能特点,最后详细阐述了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
        关键词:城市道路;道路设计;策略
        引言
        市政道路通常指的是在城市的覆盖范围内,具有一定的附属设施属性,并在施工的过程中按照专业的施工进行设计的道路。按照市政道路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发挥的作用,可以将其分为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快速公路和分支道路。作为城市路网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干道通常直接连接城市的主要功能区,常见的住宅区、商业街等之间连接通道都采用主干道。因此,在主干道上不应设置太多的交叉口以及地块出入口。与城市主干道相比,次要干道位于第二层,其核心作用是连接主要干道,并共同组成城市的交通网络。次要干道可以承受不确定的交通负荷,并可以服务每个功能区域的交通功能。与此同时,可以在两侧建立具有停车和分配功能的支路网,增加城市交通路网的“毛细血管”。从设计目标的角度来看,快速路是组成城市交通的重要环节,通常采用主辅道设计把快慢车流分开,一般这种道路的通行能力很强,且主道行驶的速度也非常快,辅道完成服务沿线集散交通的功能。
        1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在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城市市政道路也会随着国民出行量的不断增加而变得十分拥挤。目前,国民的出行量和次数已经大大超出了市政道路的负荷量,导致市政道路已经很难满足国民出行的基本需求,也使得各种路面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城市市政道路设计这个概念的出现就是为了有效解决这一交通问题,从而保障国民出行的安全。除此之外,城市市政道路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一道风景线,代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文明,这也是美化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由此可知,合理的城市市政道路规划设计不仅能够展现出城市的风貌和建设水平,同时还能够确保城市道路交通的有序运行。
        2城市市政道路设计策略
        2.1重视路面结构设计
        路面结构设计也是市政道路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内容,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工作中,需对近期与远期交通流量及当地气候条件进行认真的分析,再最终确定路面结构的选型。具体设计要点如下:(1)对土基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保证其满足市政道路工程的强度要求;(2)将土基和路面各结构层联系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路面结构层的作用。另外,设计人员还需要选取不同层的材料种类,对每一层的厚度都需要进行合理的计算,以此保证市政道路设计的稳定性和强度,并实现对设计成本的控制;(3)加强对市政道路工程的功能定位的分析,结合施工水平综合考虑,尽量选择性能较好的材料,如SBS改性路面,一般情况下,这种材料在高温条件下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滑性,可以减少行车噪声,避免在雨天行车时出现水雾;(4)加强行车道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结合3层弹性体系理论,使用3项指标: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容许剪应力与弯拉应力,结合具体的市政道路设计要求进行设计。
        2.2道路路基优化设计
        在市政道路工程路基设计中,应重点关注挡土墙碰撞问题,在路基设计方案优化中,可利用BIM技术创建市政道路工程三维模型。

比如,在某市政道路工程设计中发现,挡土墙存在碰撞隐患,在实际施工中,会对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进度造成不良影响。对此,可采用BIM技术对设计方案进行全面分析,然后提出整改意见,同时,对于挡土墙边缘位置,也需进行优化设计,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在挡土墙结构设计中,可利用BIM技术软件进行建模,创建挡土墙三维模型,然后通过BIM设计软件平台进行计算分析,对设计参数和方案进行优化调整,保证挡土墙结构的稳定性。在利用BIM技术创建三维模型后,可根据距离理论对挡土墙结构进行验算以及模拟分析,制订完善的设计方案。
        2.3加强对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
        在市政道路布局中必须加强交叉口的选择和设计,交叉口的位置应尽可能满足当前城市实际发展需求。例如,设计更合理的道路交叉口尺寸,减少交叉口拥堵情况;按照当前的交通组织和具体交通设施的要求,科学安排道路交叉口位置;在实际道路施工中,有必要检查交叉口的特定视距,以确保交叉口具有正常的交通状况和视线。此外,对于市政道路交叉口,有关单位应对标高进行相应调整,并在适当的区域设置管道的进出口,避免下雨天因雨水侵蚀而对道路施工造成影响。其次,在进行市政道路的施工时,交叉口应采取科学的通道化规划,并根据实际道路交通量合理划分道路车道布局,以减轻当前的交通车辆的压力。最后,必须严格设置市政道路或部分隔离岛,并应根据路段的实际交通情况设计交通信号灯标准。
        2.4道路排水设计
        排水系统作为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包括人行道排水、绿化排水及车行道排水。人行道排水多选择横坡设计方式,与车行道方向一致,道路两旁应树立挡士墙,必要情况下还应在其顶部设置截水沟,避免雨水进入人行道;车行道排水设计多以双坡排水为主,具体要看路面宽度,并与雨水口管道相连接,便于排放,如果机动车路面较窄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单坡排水,避免造成公共资源浪费。绿化排水沟尽量设计在中间位置,保证间距的合理性,每隔50cm宜设置渗沟。
        2.5细化道路施工中的节点设计
        (1)要将道路设计同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如按照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和道路交通的实际出行压力,对城市的市政道路交叉口进行合理设置;必要时可以通过增加交叉路口数量,协调交通压力和交叉路口节点,来对主要通道的空间性进行拓展。如果道路规划过程中遇到政府重点规划区域,应该对之前的施工方案进行调整,在设计道路时,应突出显示区域特点,突出其政治属性等。(2)始终依照某些经济原则。市政道路工程建设不仅要确保施工质量,同时还应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可以对使用不频繁的交通路线进行适当的调整,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按照“道路适宜、经济为主”的施工方式,不过度加宽道路,同时也不应造成人员拥堵。(3)坚持特定目标定位的原则。在前期设计和后期施工中,应按照市政道路周围的地理环境合理制订具体的规划方案。对市政道路的功能进行准确定位,明确路段的功能性,并和周围的环境相呼应,争取做到定位明确。(4)秉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例如,市政道路上的斑马线或道路上的人行道应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不仅要确保人们的通行安全,还要考虑人们通过时的舒适性。此外,还应重点考虑特殊人群的需要,在特殊地段、关键地段进行特殊道路的铺设,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市政道路建设对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以及凸显城市风貌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还从侧面反映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因此道路设计应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展开综合设计,并始终贯彻人性化设计理念,增强道路使用功能,对车行道和人行道区域要进行合理划分,减轻交通拥堵的情况,为人们出行提供一定的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毛佩卿.城市市政道路设计常见问题及方法[J].住宅与房地产,2020(18):97.
        [2]孙仁贵.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11):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