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周
威宁县秀水中学 贵州省 毕节市 553100
摘要:数学是初中教学中的核心课程,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讨,很多学校已初步探索出了些许经验,将分层教学转变为一个趣味性、时效性、和多功能性的统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不断加深学生的主体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具主动性。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不足研究了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具体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应用路径
引言:
分层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水平、学习能力、思维发展等因素出发,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与差异性,从学生主体的分层、教学过程的分层以及教学效果评价的分层这三个维度,实现对学生差异化教学的目标。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与教师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对学生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数学其本质上锻炼的是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思路清晰、敏捷,有强烈的目的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由于成长环境和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以及心理素质能力上的不同,使得初中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两极分化,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学困生,并且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提升,学困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地提升。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学会从学生角度出发,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分层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
二、 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最直接的影响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是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表达,我们要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加以引导,将学生和老师的努力合二为一,因此可见,教学的有效性构建中,学生与老师缺一不可,必须相互影响、提高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师生之间的沟通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桥梁,教师可以通过畅通沟通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学习状态、学业诉求以及未来规划,有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模式,对课堂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完善教学内容,通过反复的调整完善,构建出一个师生间最优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模式。学生则要本着“学而思,思而做,做而优”的理念,提升学习理解能力,提高数学成绩和思维能力,这样才是对教师的最好的回馈。分层教学法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习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学生在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二)促进课堂的质量提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教师上课时课堂积极讨论的学习氛围更浓烈,不同层次的学生按照匹配自身发展的学习目标继续努力,学习的方向性更强,学习的动力更加充足。还可以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手段,通过信息化抓住学生兴趣点,培养主动学习能力,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才能记忆深刻,我们在数学课堂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程的学习,不仅如此,还能通过小组完成作业,进行课外实践等。教师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对于教学整体来说,手段是次要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是主要的。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信息化理论素养,让教师知道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掌握方法,发散思维,提高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再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拓展学生知识面,将信息化手段摆在正确的位置,以此来提高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样的课堂下,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课堂,跟上教师的课堂节奏,促进课堂质量的快速提升。
三、初中数学应用分层教学法的路径
(一)对学生主体分层
分层教学法首先要从学生主体的角度出发,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为学生划分A、B、C三个层次,接受自己扮演的角色,如学习小组组长、课代表等,然后根据学生的强项加深亮点学科,以自己的亮点学科带动小组其他成员。教育一线工作者一直以来都在努力营造学习氛围,抛却传统的、低效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填鸭教学,将学生当成课堂的主角,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参加课堂实践,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发散思维,开阔视野,进而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轻松地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强课堂时效性。教师可以为课堂设置一个考核评价机制,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被大家点评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完善自我的目的,最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对课堂教学分层
课堂教学是分层教学法的核心,初中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安排。笔者认为,数学是一个连续性很强的学科,并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真正的学习吸引力,他们自己挑选的课时并不能真正地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反而会给自己留下太多短板,久而久之,数学知识的漏洞就会越来越多,查漏补缺能力又不够,如此一来,数学基础很难打好。这种盲目跟风远远达不到系统学习的水平,放任自流的态度也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学习自由”。新课改强调要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课堂的一切都由学生做主,正如上文所说,教师要掌握课堂的节奏,做知识的引路者,恰到好处的指点,而不是让学生如无头苍蝇一般乱作一团。更有甚者,没有领会课堂时效性的精髓,反而将片面性发挥到极致,比如为了追求所谓的热闹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投其所好,盲目地允许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课时学习,还美其名曰“自主学习”。因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分层设置是初中数学课堂所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陈登甫.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下),2012(8):57.
[2]张贺.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实施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5(14):247-248.
[3]向万翠.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研究[J].读写算:教师版,2015(4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