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小技巧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 吉小莉
[导读] 有效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吉小莉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一中学  833600
         摘要:有效学习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有效的课堂教学技巧需要教师不断地进行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技巧
前言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越来越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其中,一个典型的模式就是老师向学生进行提问。由于初中时期的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有限,思考方式缺乏灵活性,对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如何通过提问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成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新课程标准》明 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 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2]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忽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一味地满堂灌,造成学生课堂上的效率低下。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理解知识,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的交流和提问,也无法得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初中生的注意力有限,老师不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导致了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老师的速度和思维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初中老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满堂灌”到“满堂问”,把课堂上的全部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对于课堂知识点也不进行讲解,全由学生自己学习。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没有老师详细的讲解,没有明确的学习方向和重点,导致学生会对知识点存在误区。例如: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这类问题,看似简单,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视它们的比较,进而无法区分它们。老师通过盲目提问,一些学生无法回答老师的问题,长期以来学生会产生厌学心理,并且可能会逐渐去学习的兴趣。老师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在课堂上对提问的对象有一定限制,仅仅提问班里成绩较好的学生,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自己就像是局外人,对课堂会产生厌倦感。当一部分学生被老师提问到,他们在回答正确之后,会增强对学习的兴趣。一些没有被提问到的同学,他们将会用散漫的态度去对待课堂。更重要的是,老师对学生的一些提问,不是太过浅显就是太难,对于课堂问题没有进行合理规划。这种课堂模式明显只是为了迎合课堂改革,并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没有遵循这种课堂的提问模式,不仅仅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而且还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因此,针对初中课堂教学中提问存在问题,老师应该更加注重提升课堂上的提问技巧。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小技巧
(一)、根据学生之间差异,把握提问难度水平
初中数学老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水平的差异性,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老师应该提问他们较简单的问题,给予他们适当的表扬,提高他们在课堂上的存在感和自信心。对于一些拓展问题,老师可以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回答,或者让学生们自行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问题。

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问题,老师应该尽量保证每位同学都要参与其中,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学到知识,发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二)根据学生回答答案,做出及时合理反馈
老师对学生提问之后,这时学生很关注老师的反应,老师不能仅仅只用简单的对错来回答,要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对他们进行鼓励和纠正。如果老师能够采用幽默的方式进行或者运用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提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感情。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播放一些烟花或者炮弹发射的轨迹,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了原来老师直接在黑板画二次函数图像的授课方式。”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老师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需要把握好时间,既不能对学生的回答敷衍了事,也不能太过详细地讲解,这需要老师把握好分寸,掌控课堂。老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总结学生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要求学生多加关注,并为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
(三)提问应做到有梯度,环环紧扣层层递进
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可能产生紧张的情绪。为了缓解学生的这种心情,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堂问题,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大致为学生勾画出课堂上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采取这种方式之后,那么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就可以系统地进行,不会杂乱无章,忽难忽易,把课堂提问安排地井然有序。这样既有利于老师把握课堂,也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例如:对于函数问题,从一次函数到二次函数,从函数的定义,到函数的图像,再到函数的特点,在老师的带领下逐步地学习。在讲授新的知识点时,要及时回顾过去的知识点,将新旧知识点融合起来,建立他们的联系,把握他们的区别,这样才能全面掌握并且运用知识点。初中数学是一个逻辑性极强的学科,知识点环环相扣。因此,老师在课堂上有梯度地提问,有利于学生建立逻辑的思考方式。
(四)合理运用开放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老师在课堂上除了对基本的知识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向深度方向思考也十分重要。老师可以筛选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生们自行讨论研究,但这些问题老师需要合理把握难度,如果太难,可能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参与其中,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在做题中遇到的困难,老师要给予帮助和鼓励。对于初中数学来说,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反复推敲,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有利于学生提升客观看待事物和推理事物的能力。在初中数学的课堂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开放问题去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使所学知识更加稳固。
结语
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的重要部分,一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只是老师一味地讲解,也一定不是学生自行学习,而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而提问就是老师和学生沟通交流的桥梁,老师通过提问发现了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提问得到了自我展示,增强了自信。课堂不仅是老师的舞台,学生也是主体,优秀的课堂氛围需要老师和学生共同发挥作用。老师如何利用好提问这一媒介来提升课堂效率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范翠英,孙晓军.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方均斌,蒋志萍.数学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
[3]陈晓岚.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8(4):53-54
.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