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浅谈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潘婷
[导读] 当前形势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

         潘婷
         贵州省贞丰县 沙坪镇民族初级中学 562204
         摘要:当前形势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作为初中美术学科教师,一定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在教学中积极实现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渗透。比如,在教学中,开展任何一项美术活动,都要涉及到其他学科的知识,实现有效的对接;或者利用美术学科来表现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发挥美术学科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美术教育;其他学科渗透
引言: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的教学模式,应深切贯彻现代化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在原有传统的模式上,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利用美术教学过程中其他学科的渗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
一、初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研究
(一)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与其他学科的渗透
         在初中美术课堂开展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学生占据主体地位,通过其他学科渗透模式与方法,逐渐提升学生在美术学习时的发散性思维。由此可见,初中其他学科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式的教学符合现代化创新教学理念,从而促使初中美术教育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创新式的,其他学科渗透式的初中美术教学包括讨论式、启发式、演讲式以及现场展示式等多种形式,旨在加强初中美术学习技能的完善与提升能力,为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加足马力,进而走在初中美术学科发展的前沿。与此同时,美术教学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励和引导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自我探索与创新。
         例如,在学习湘美版九年级上册《走下神坛》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图片,并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欣赏这些作品。在学生进行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中结合文学及历史学科的小故事,积极主动地对这些作品中的魅力进行发掘,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由的组成小组,在小组内对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对这些作品有属于自己审美感受,进行相互之间的意见沟通交流;教师通过讲解美术作品的背后与哪些学科相关联,鼓励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美术学习情境[1]。
(二)初中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渗透的评价
         初中美术课程的其他学科渗透式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当然,对学生进行课程的其他学科渗透式教学评价,也是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重点与核心,对学生进行其他学科渗透式教学评价应当注重过程的动态评价。为了有效激发学生自我的发散性思维,可以加大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成绩占比,给极具发散性思维的学生,进行表扬与鼓励;也可以给为全班找到新颖美术素材的同学,进行奖励。
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其他学科的措施
(一)教学内容融入历史学科资源,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材作为美术课堂的核心,同样也是传播中国民族文化的良好载体,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围绕着课本教材,进而展开对历史民族文化的讲解,让学生在掌握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融入当地民族文化知识,让学生意识到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深厚情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历史文化蕴含了多种优秀思想与美德,教师以此来作为美术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深刻领悟认识到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提高初中生的优秀品质与良好德行[2]。
         例如,在学习湘美版八年级下册《文明之光》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讲述: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也就是说,在使用铁器以前,人类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考古学家将这个历史阶段称之为“青铜时代”。青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等级的象征。在我国周代,统治者为了“明尊卑,别上下”,规定天子用九鼎,以下自诸侯、卿大夫至士,用鼎数依次减少,形成了严格的列鼎制度,不得超越。由此也可透射出统治者的王权意识,那时争战夺取统治权,称为“问鼎”,取得了天下,则称为“定鼎天下”。教师便可以运用相应的美术作品——鼎,来加深学生对于远古美术文化的认识,明白当今社会的礼仪与教化是怎么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
         (二)通过美术与标志设计创作的实践活动,体现美术的多样化应用
         剪纸艺术的实践运用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劳动与技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实践活动,在各个教学阶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流传千古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满满地承载了中华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的教学中,与劳动技术课程的有机融合,能够进一步在课堂上有效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劳动与技术实践课程,以加深学生对民族美术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手工实践课,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剪纸艺术的神奇运用,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进而让学生的情感通过丰富的课堂学习,得到有效地提高,并体验劳动者的生活智慧,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3]。
         例如,在学习湘美版七年级上册《喜庆吉祥的民间美术》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劳动与技术课程的实践活动,再向学生介绍当地的剪纸艺术,并在教室里展示各种剪纸的图案,让学生细细欣赏,对于剪纸艺术来说学生有着怎样的审美?然后,老师指导学生根据各民族的美术资源,开始以布依族文化为根本的剪纸竞赛。在这个剪纸竞赛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审美自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仿照民族传统文化里边的图案来进行剪纸,最后每个小组选出最优秀的两幅作品,来进行小组之间的优秀作品评选。之后老师再对优秀的剪纸作品进行点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对优秀作品中所包含的民族文化进行讲解,利用优秀的美术资源,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认识。
          总结: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当今时代发展的教育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对于学生的整个人生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不断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其他学科教程,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黄耿东.中学美术核心素养下的审美教学策略[J].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学科教与学,2019(1):31-34.
[2] 郑粉和.农村初中美术渗透民间艺术教学研究[J].文学少年,2019,0(15):0092-0092.
[3] 张军.漫谈信息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家长,2019,0(28):158-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