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新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二团中学 843009
摘要:小学美术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建立学生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围绕小学阶段美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探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意义,并通过对于互动教学模式优点的分析,阐述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际应用,为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展开理论层面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互动;教学模式
引言:
互动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常规课堂教学互动的基础上,通过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促使师生、生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讨论与交流行为,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教学内容的交流探讨,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模式。其中,互动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即在学生的主观探索下,形成交流活动,与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的机械式交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互动教学模式的优点在小学美术课堂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现在师生关系的重新建构上,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处于“高位”,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下的活动,教师占据了一堂课80%以上的时间,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是被动的。对于教师而言,很难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真正了解和掌握学情,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因此教学效率无法提升,而对于学生来说,教师主导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开,学生与教师的疏离感导致学生无法很好地在课堂上表述个人想法,进而导致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得不到有效的提升。而借助互动教学模式,师生之间的僵化的“高位关系”转变为“朋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学生能够反馈个人的想法,教师能够围绕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活动,形成个性化的、高效的教学行为。
其二是体现在对学生交际与交往活动中,对于小学生而言,除了教师,学习与模仿的对象也来自身边的同龄人,但是在过去以成绩代表能力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断层关系”[1],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两者之间差距拉大,无法实现取长补短,这显然是错误的。
而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开展下,学生之间有了相互交流与和谐民主相互的机会,课堂氛围轻松,对于学生来说,能够通过与同龄人的交流交往,能够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并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二、实际应用
具体到实际应用中,本文以小学美术湘美版的教材为例,在教材中有关于色彩的相关教学内容,常规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都是通过辨识三原色,混合搭配记忆来帮助学生完成色彩记忆,然后在通过色彩之间的配合效果的讲授,来完成教学。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不同颜色的水,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学生自由组合探索,能够混合出最多颜色的小组为“获胜小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集思广益,动手实践,在不断地混合获取新的颜色,动手实践的过程代替了传统的记忆过程,而小组合作相对于个体实践,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个体的思维,获取更多想法。而教师则通过观察,逐步引导,在活动结束后,与学生一起总结色彩变化的规律,参与到学生的互动当中。
除了直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教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形成互动教学,如教师可以提前准备若干剪纸作品,让学生根据剪纸图案,尝试还原剪纸过程,通过反向推导的方式,先为学生设置一个疑难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依据个体思路,会出现新的问题需要解决,然后求助于其他同学和教师,在互动的过程中问题得到解决,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此外,互动教学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形成人与物之间的互动,通过多元互动形式,来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能力上诉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2]。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来开展互动教学模式,如教师可以收集一些静物画,并运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进行模仿,由学生观察,如对于同一景物不同角度的绘画作品,以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将原本平面的绘画教学立体化,开拓学生思维与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个人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互动主动仍然是学生,但学生所互动的对象则是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主观意识引导下形成的互动行为,能够较好地帮助学生自身树立良好自主学习意识与逻辑思维,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及个人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对于小学美术课堂而言,无疑是基于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创新尝试,从理论角度来说,互动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与价值,但是学情不同,学生个人差异性的存在,又要求教师在应用不同教学模式来优化课堂时,要始终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视角下,形成积极的改进,开展个性化的教学,从而达到更符合学情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韦祖学.小学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的主要教学模式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20(26):123-123.
[2]高洁.沉浸式教学:小学美术课堂中的体验与互动[J].小学时代,2020(15):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