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陈银燕
[导读]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有关理念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

         陈银燕
         民权县第三小学  河南商丘  4768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有关理念的不断深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者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小学美术学科作为一门基础教育的重要工具性学科,对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是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如何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有效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是摆在美术教师面前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小学美术;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
引言
         我国进入新时代后,强化“德智体美劳”五育全面发展。特别是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以培养学生色彩感、提升学生色彩感知能力为教育目标。色彩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促使学生的用色能力、认知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一味地重视美术基础知识,并将范画临摹作为唯一的美术实践活动,长此以往,学生不仅对美术的情感与理解转为平淡,而且对美术色彩的感知直线下降,从而不利于学生色彩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运用多样化、高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全面发展学生的美术色彩甄别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色彩感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的知识讲授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色彩是美术知识的一部分。创作者运用不同的色彩,能够给欣赏者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教师培养学生的色彩感,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时,教师可以从欣赏、感受和评价三方面着手,注重加深学生的主观感受,让学生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体,并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教师要给予学生想象空间,不断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色彩的认知,为学生以后学习美术知识做好铺垫。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色彩感培养内容分析
         小学美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美术学科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专业素养有着重要作用。要想培养小学生的色彩意识,需要让学生了解色彩的相关知识,这就需要对小学美术中的色彩相关内容进行解读,让学生熟悉并掌握这些知识。首先,色彩搭配是学生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一项美术技能。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色彩搭配作为培养学生色彩感觉的重要内容。第二,着色。绘画是练习着色的重要渠道,需要在图像上加以呈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平涂的背景和渲染非常重要,平涂的重叠是主要的着色方法。最后,辨色。色彩识别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色彩意识培养的重要渠道。学生了解和掌握颜色的纯度、色调、色相等知识的过程就是认色,当然也包括认知三原色和各种组合颜色。小学美术学科中的色彩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情及时调整进度和难度。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始终占据教学的主体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学生不可以自主学习发展,没有个性张扬的机会和平台,制约了学生的素质提升。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走向纵深,加之网络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已经逐步融入学科教学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步得到加强,学生的美术素养也逐步得到加强。这些都为色彩教学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色彩感的策略
         (一)通过美术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持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美术知识的讲授中,要充分秉承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色彩感进行培养。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优秀美术作品,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通过美术作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色彩培养打好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橡皮泥制作小动物,并问学生小动物身上的颜色,让学生在观察后进行回答,分辨颜色。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还能为学生接下来的色彩学习做好铺垫。


         (二)在游戏中感受色彩
         小学阶段是儿童重要的成长和发展时期,学生具有好奇、活泼、好动等心理特点。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色彩意识,需要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轻松获得色彩感。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需要正确区分美术教学和学生自由活动,要精心组织教学活动,运用一定的游戏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美术基础知识,体验色彩运用的魅力,增强学生的色彩感。游戏教学方式注重寓教于乐,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色彩感和综合素养。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美术“认识三原色”时,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播大自然美丽的风景,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艺术魅力。接着,可以用课件展示工匠调漆、或者是电脑调漆的有关画面,让学生体验色彩调节的重要性。然后设计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投影上出示各种颜色,让学生找一找“黄色”的好朋友,在交流以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画笔将是朋友的颜色混合涂在卡片上,看看会得出什么颜色。这样,学生可以充分感受色彩的魅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学习到基础知识,了解三原色的重要性,也提升学生对色彩的真实体验。
         (三)运用美术工具,激发学习内驱力
         小学生的认知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探索欲,在教学中,教师选用适合学生的美术工具,有利于学生更快地专注美术学习,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学习中去。其中,好看的彩纸、图形等美术工具,更能引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所感兴趣的美术工具,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色彩知识,感受五彩缤纷的美术世界,形成不同的色彩记忆,从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解。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色彩感
         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在培养学生色彩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将色彩搭配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色彩搭配的效果。比如,黑色和深蓝色搭配到一起可以让人感受到神秘忧郁;黄色和红色搭配到一起可以让人感受到轻松欢快;红色能够让人感受到热情。不同的色彩能够让人感受到不同的体验,教师在培养学生色彩感时,可以让学生学会自己搭配有代表性的色彩,从而在搭配中感受到色彩的差距,加深对色彩的感受。
         (五)在音乐中感悟色彩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构图、上色、勾线、透视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教学,以帮助学生完美自己的美术作品。但是,美术教师也可以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手段来辅助美术教学,效果一样显著。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音乐融入到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引进不同风格的音乐,帮助学生感受色彩。例如,当美术教学中呈现红色画面时,教师可以选择热情奔放的乐曲给学生助兴;当呈现蓝色画面时,教师可以选择舒缓的音乐辅助学生理解色彩。
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情和身心特点,加强美术教学的深度研究,以多样化的色彩来吸引学生对美术新知识的兴趣,挖掘学生对色彩的识别能力,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水平,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美术学科素养,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茜.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探讨[J].新课程导学,2020(13):54.
[2]曾俊薇.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13):121.
[3]周秀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对策[J].中华少年,2019(21):104.
[4]杨培培.浅析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J].当代家庭教育,2018(12):119.
[5]孙岩.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感的培养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8(A0):17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