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1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中)32期   作者:卢成烽
[导读]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教学也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

         卢成烽
         浙江省龙港中学  浙江省龙港市   325401
         摘要: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学生的教学也从以往的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其中学科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可以充分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历史学科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佐证、历史解释以及家国情怀等几个核心,因此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这几个方面,本文主要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历史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是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核心素养,其中唯物史观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理论,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思维,史料佐证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方法,历史解释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能力,最后就是家国情怀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核心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必须掌握五大核心素养为指导,从而引导自身的教学工作和教学实际,对于学生而言,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工作的核心要素。用这样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以唯物史观为指引,培养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问题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有效途径,在历史学科之中,唯物史观是核心的理论,只有基于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学生才可以从历史信息中辨别真伪,从而让教学观念能够有效的落实,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唯物史观的内容,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行学习,并且研究其成果,不断扎实自身的理论基础,进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推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让课堂更有趣味性,借助多媒体设备增强学生的眼界,进而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掌握唯物史观的相关的内容,从而增强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能够得到培养。
         二、以时空观念为指引,提升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思维能力
         历史研究是一种超时空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对过往的事件以及历史的发展进行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侧重对学生时空框架进行塑造,让学生可以将知识涵盖在时空的框架之中,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将事件进行对应,进而明确时空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学习的时候,将所有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找出其中的脉络,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掌握,进而学生在这样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掌握相关的学习手段以及学习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是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促进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前的教学重点内容。例如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其中两个篇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发展”,二者之间看似没有关联,一个讲中国,一个讲世界,实际内在联系非常紧密。因为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西学东渐逐渐深入,于是近代中国出现思想解放的潮流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通过对二者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可以明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理解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推动了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增强了学生对于历史脉络的梳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可以将自身的历史框架进行构建,从而保证自身对于知识的掌握,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以史料实证为指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是从古至今切实发生事情的记录,因此想要探究历史的发展过程,必须结合实际的史料进行,这样才有说服力,在这个过程中,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也是历史准确性的佐证,因此在当前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应道学生用史料去研究以及证明历史,高中时期,学生成长已经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学生的思想依旧较为稚嫩,因此这个时期的学生充满了怀疑精神,在历史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对于史料的认可程度不高,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史料,尤其是在历史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应该掌握如何去区别历史的真伪,对史料进行真实性辨别,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在高中课本之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尤其是很多图片,这些图片多是截取自当时的摄影作品以及报纸刊物等等,因此有着非常强的真实性,也是史料的重要佐证之一,在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对这些图片的学习,分析,从而让学生对于史料的严肃性进行明确,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借助小组讨论的方式,对这部分史料进行探讨,从而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四、以历史解释为指引,提升和锻炼学生解释历史的能力
         当前历史的学习,主要是依靠史料为媒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该学习如何借助史料对历史事件做出评判,在当前的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历史并不是完整的历史,在史书的记录中,更多也是上层建筑的记录,因此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需要从史料之中搜集,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还原当时的社会情况,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使用历史解释的方式,进行历史还原。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推动学生不断的进步以及发展。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的时候,学生对于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很大的疑惑,这就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况,尤其是宗教在这个过程中对人们的压迫,从而让学生理解当时人们迫切需求解放思想的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且教师可以借助当时的一些作品以及历史记录,对当时社会的情况进行还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可以彻底掌握这部分知识,推动学生对于历史解释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五、以家国情怀为指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的教育主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目标之一。其中爱国教育占比非常大,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因此学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历史学科的重要使命,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着重处理的部分。高中的历史有着非常广泛的范围,为了能够让这个年龄段学生接受,着重找了历史各个时期的一些大事件,这就让高中历史有着非常强的趣味性,其中也包含着非常多古人智慧的体现,因此利用高中历史的教学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感受古人的不易,感受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传承,从而感受中华文化,进而充满民族认同感,最终形成学生自身的家国情怀。
         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小组探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备更强的主动性,同时由于学生之间的想法会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思想方面的碰撞,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对事情进行分析,例如在学习列强入侵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一些小的实验,例如在八国联军侵华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内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让角色代表不同的势力,并且让这些角色掌握的军队以及技术手段不同,在学生扮演的过程中,能够最真切的感受到当时清政府的无能,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同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应该如何改变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情况,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自然能够对当时的有识之士产生认同,从而提升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让家国情怀不在是一种口号,让学生树立主动去承担国家责任,这样才能够有效教育出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许榕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高考,2021(05):116-117.
[2]胡海丽.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探讨[J].学苑教育,2020(21):93+95.
【作者简介】姓名:卢成烽,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浙江省龙港市,职称:中学高级,从事的研究方向或工作领域:高中历史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