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兆玉
湖北省南漳县城关镇胡营中学 441508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在过去有众多不足,比如学生以接受型学习为主,缺乏探究精神,还有就是长期死记硬背,实践应用地理知识能力差等,导致学科教育长期局限于知识本位之中,成效比较低,也不利于地理综合素质发展。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更新教育观念,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乐于动手和动脑,并积极展开交流,促进其提炼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提升,更好去解决和地理相关的问题。本文站在新课标的视域下,就初中地理教学优化提供路径。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地理教学;优化路径
引言:传统初中地理教学中,填鸭式教学现象多,课堂教师教什么,学生就被动接受什么,缺乏自身的思考,也很少自主去分析,提炼信息和解决问题能力比较低,影响学生地理学科素养发展。新课标要求从过去为考试服务的教育观念中走出来,树立大教育观念,把学生全面与持续发展作为目标。实践教学中应引导和激励,促使学生在地理课程学习中发挥主体性,除了要参与和融入,还要在探究中勤动手和动脑,并积极与同学和教师合作与交流。这样地理教学有助于学生自主思考、提炼信息、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对于学生地理综合素养发展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一、增强教学实践性
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应做到地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让地理学习服务生活。这就需要在围绕课本进行理论教学,确保学生是地理课主体,自觉探究知识,在引导下完成理论学习,掌握课本地理知识同时,将地理教学延伸到生活中,促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帮助的地理[1]。地理教学中增强实践性,可布置课外实践调查任务,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结合任务进行社会调查与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中汇报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成果,巩固地理课堂教学成果,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应用地理知识和处理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能力。
以地图部分为例,在学习相关知识以后,教师要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结合地理课中掌握的和地图有关的内容,绘制校园平面图。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比例尺、图例、注记等,才能准确绘制校园平面图。平时教学中还要唤醒学生发现生活中地理现象意识,并将其记录下来,在课堂中可提出疑惑,针对生活中地理现象展开探讨。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过去地理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时候是被动学习和接受灌输内容,不但影响思维发展,还不利于学生地理关键能力提升,解决地理问题能力也会比较低。
基于此,初中地理教学要改变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探索,而不是局限于地理结论上。这就需要让学生在地理课中展开探究式学习,在过程中进行思维活动,这比单纯的学习知识效果要好。地理课堂中要构建生本课堂环境,将灌输式课堂,变成多边互动和探究的主要阵地。留出足够多的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发现问题或者质疑,在动手中进行创新思考,并大胆将个人对地理问题的看法说出来[2]。这些需要建立在学生对地理课程感兴趣,充满求知欲的基础上,因为只有满足这些条件,才能促使主动思考,思维潜力也就能发挥出来,最终更好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过程中,可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以地球仪部分为例,在教学中要留出空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动手,制作地球仪,并要在探究中明确相关概念。主要有地轴、赤道等。在这个前提下创设问题情境:船只在海上遇到危及情况,必须发出求救信号,这个时候要怎么去报告所在位置?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探究兴致高,在讨论中明确就是要在地球上对一个点进行定位,最终更好完成实际问题探究。
三、组织合作学习
初中地理课堂中要让学生合作学习,增强其互助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并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地理知识结构和不同地理思维会进行碰撞,期间容易从别人的看法中茅塞顿开,理解地理知识,并为创新思维发展提供更好条件[3]。合作学习中不仅有生生合作互动,还有教师与学生合作互动,多边影响和促进下,学生地理学习效果会更好,在掌握地理知识同时,地理思维和学科关键能力也将全面提升。
比如在学习区域气候、环境、资源等以后,可让学生合作学习,针对某个地方设计旅游方案。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和讨论,学生之间优势互补,都能参与到旅游方案设计中,在共同作用下提高设计水平,并促进地理知识实践应用。又比如在学习地形和地势相关内容中,可提供一个中国轮廓图,小组合作方式,在空白的轮廓图中标出高原、平原、盆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要认真研究新课标,以其为指导组织教学。教学创新中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是地理课主体。通过增强地理教学实践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组织合作学习等,使学生在积极体验和探讨中,学习最为实用地理,并促进地理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静.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反思点滴谈[J].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9.
[2]付国忠. 新课改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 吉林教育, 2019, 000(012):P.52-52.
[3]杜谷.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