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波
61210219781218****
摘要:由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环节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就是混凝土裂缝,混凝土裂缝极大地降低了水利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因此,只有了解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才能够有针对性地预防裂缝问题,并提高水利施工质量,减少由混凝土裂缝问题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水利施工;防裂缝技术
引言:
混凝土是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一种重要材料,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基础。虽然混凝土材料具有诸多性能优势,尤其在结构强度与防渗性方面较为出色,但水利施工中还是常常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这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质量造成影响。在当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需求量不断增加,工程建设质量要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更需要我们对混凝土裂缝问题做好防治,从而切实提升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1水利施工中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1原材料质量不佳
多数施工单位会以工程质量为代价来提升企业的效益,却没有直接控制原材料的质量。诸多水利工程施工单位会在实际施工中采用质量较低的产品,并经常出现以次充好的现象。如果在开始施工前,没有办法检测合适的材料,那么多数不合格的混凝土材料久会被运用到施工过程中。不合格的材料越多,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裂缝越大。如果在购买合适的材料后没有全面保护原材料,或者在夏天施工的过程中将砂石材料堆放在外面,那么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会在短时间内不断地升高,这样不仅会影响搅拌的过程,还会使混凝土变得非常不稳定,进而诱发开裂的现象。
1.2温度变化开裂
混凝土的凝结对于环境温度有较高的要求,如果没有进行合理控制可能会产生温度裂缝等问题。首先,在进行混凝土原材料的振捣混合的过程中会出现水化热现象,过高的温度可能会对溶解度等造成影响。在进行浇筑作业之后,要求将混凝土静置使其降温,避免影响后续的凝结硬化。在进行原材料的选择时要着重关注对于水泥材料的质量控制,减少在混合时产生的温度影响。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其建设质量,可能会因为温度的突变而引发开裂。如在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会加快表面的水分蒸发,而混凝土内部的封闭性更强,难以快速完成初凝,造成因为环境温度而引发的承重不稳定和开裂问题。
1.3施工中操作不当而导致裂缝产生
混凝土的施工也是一项有着严格要求的工作,其中每个施工环节如果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影响混凝土结构性能,从而引发裂缝问题。如钢筋绑扎距离控制不当使得混凝土局部抗拉力发生变化,进而混凝土在受环境条件影响下就会出现裂缝;模板拆除过早使得混凝土凝固的强度与硬度都达不到施工标准,进而引发裂缝。此外还有许多施工中的不当操作都会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带来隐患,因此这一人为因素是绝对不可忽视的。
2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防裂缝技术
2.1对混凝土原材料质量与配比进行严格控制
混凝土的配比将影响其本身的质量与性能,同时混凝土配比原材料的质量也将对其最终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水利施工防止混凝土裂缝方面,首先就需要做好其原材料质量与配比的严格控制。一方面,水利施工中必须结合工程的实际需求和相关建设标准去选择合理的原材料,不同水利工程施工部位其对混凝土性能要求也不同,其原材料选择也存在差异。如对于水利工程中经常受水冲刷的部位,其混凝土原材料中的水泥就应该选择硅酸盐水泥,而水下部位则可以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另一方面,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实际以及水利工程混凝土材料的相关配比规定来对其各种原材料的添加比例进行科学配置。如为满足水利工程混凝土材料的控砂率、坍落度等规定,配比中就应该适当加入高粉煤灰,以提升混凝土性能强度并降低其热度。
此外,为确保混凝土配比的合理性,配置完成后还需要对其成品进行必要的检测,以确保不存在问题。
2.2合理控制温度
混凝土凝结过程中的温度会直接影响其凝结的时间与质量,施工人员必须对其进行合理控制。受到混凝土原材料本身品质的影响,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会与水发生反应向外释放热量,要求在采买过程中尽量选择水化热程度更低的材料,按照水利工程设计需求做好配比与养护的测试。经过充分搅拌与振捣过后的混凝土还须要略微静置一段时间,使其恢复到常温状态,并将混合在混凝土中细微气泡消除,提升混凝土浆体质量。
2.3规范混凝土浇筑施工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操作将对其结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必须对其施工技术加以规范。如在进行基岩面浇筑时,就需要在其上铺设水泥砂浆,并将其厚度控制在2至3厘米。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厚度、规定的顺序与方向进行分层浇筑,同时浇筑期间不能向仓内加水。如果水利施工现场温度高于20℃,则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必须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类型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间隔时间过长导致其结构出现深层裂缝。最后,还需要对浇筑完成的混凝土进行严密的振捣,确保每一个位置都振捣到位。
2.4重视养护管理
在混凝土完成浇筑施工之后,必须要重视养护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确保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不会产生质量问题。首先,混凝土的干燥硬化对于外界环境中的空气湿度与温度有一定要求,不同原料和配比的混凝土凝结时间也存在差异。要求施工人员对于应用的混凝土性能能够充分掌握,及时观察其凝结状态,若出现塌陷或回缩等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处理,并避免裂缝的进一步扩大。其次,为了更好保证混凝土在凝结过程中内外干燥速率一致,有时需要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的表面进行喷水操作,是其表层能够保持湿润状态。施工人员要能够根据混凝土表面的凝结状态进行准确判断,若喷水过多可能会引发表面孔隙过大或不平整的情况,而用量过少也会引发内部开裂。
2.5裂缝修复处理
在施工完成后,需要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检测,若发现存在开裂情况,要及时进行修复和加固处理,保障建设的安全性。施工人员要对产生的裂缝进行评估和检测,包括开裂深度、开裂尺寸等,根据裂缝等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修复处理办法。对于一些不会对水利工程稳定性造成影响的浅表性开裂,只需要进行简单的补浆处理即可。施工人员按照原有混凝土的调配比例重新搅拌,使用喷涂设备对裂缝处进行加固补涂,并保证裂缝处填充紧实平整。而对于一些可能会对承载能力造成影响的混凝土开裂问题,则需要使用高强度的材料其进行修复,使补涂材料可以深入到裂缝内部形成良好的连接效果。此外,还可以使用薄膜法在开裂位置的表面上形成强度更高的连接整体。
3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归根结底都在于施工过程中未能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对此,实践中施工人员应该从材料质量与配比入手加以控制,对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各项操作都进行规范,并在养护周期内尽早采取养护措施,以最大程度上降低混凝土裂缝出现的概率。
参考文献
[1]郭永洲.水利工程施工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5):143-144.
[2]卢进和.水利工程施工中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及接缝技术分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0,49(04):51-52.
[3]居官林.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探讨[J].居舍,2020(11):43.
[4]傅文忠.水利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0,48(08):62-63+109.
[5]杨绪辉.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16):175-176.